哥林多前书 第15章 概览

  • 15:1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 15:2 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全书直到现在所讨论的是指引信徒应怎样生活,可是使徒始终视教友的实际生活应与复活起来的基督密切结合。本章所谈论的就是复活的道理,这道理给整个教友生活奠定了十分坚固的基础。固然保罗以十字架的奥迹为他宣讲的中心(7:22,2:2),但他的宣讲所依据的还是基督的复活(15:14)。如果教友是因基督的死亡得救,脱离了魔鬼和罪恶的奴役(6:20,7:23),那么基督的复活为教友即是战胜死亡的凯旋和永远新生命的起源(15:54-57;罗马书6:3-4;歌罗西书2:1213)。教友同基督的结合是出于基督的复活,而这在今生就已开始与基督的结合,将是在荣耀中与他的永远结合(1:7-9)。为此教友生活的结局即是灵魂肉身来日在基督内的复活和荣耀,因为就如教友在地上使基督的肢体已受了荣耀,灵魂和肉身已被祝圣了(6:13-17),同样他们就整个人性来说,终究也必要分享基督复活的荣耀。本章所述与前边所述可说没有什么直接的连带关系;因为前边所述,是保罗答复哥林多人所问的问题(7:1);但由本书所述看来,教友似乎没有向使徒提出过有关复活的问题,使徒大概是听人说在哥林多有些人否认肉身来日的复活(15:12),这些人大概是受了希腊哲学的影响,也许就是受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两学派的影响,他们固然承认灵魂的不死不灭,但绝对不承认肉身可能复活,因为他们主张物质本是恶的东西。按柏拉图的意见,灵魂在现世生活于人的肉身内,就好似被幽禁在监狱里,它是在等待来日的解脱,保罗已经验过,希腊人怎样讥嘲他讲了人复活的道理(使徒行传17:18-32)。这道理为小亚细亚、希腊和马其顿才回头的新教友发生了许多的困难,是不足为奇的(参见帖撒罗尼迦前书4:13-18;提摩太后书2:16-18)。连在第二世纪时,诺斯底主义还极端攻击死者复活的道理。保罗听说有人否认死人复活的道理以后,就感到这为哥林多教会有很大的危险,因为随从这错谬道理的人很容易陷于淫荡的生活(15:32),否认死人复活自然就否认基督的复活。这样就破坏了信仰的基础(15:13-14),为此使徒在本章首先证明,基督的复活已是铁一般的事实,然后指出基督复活的效能就是战胜死亡。使徒在头两节内已指出复活道理的重要性。“福音”所以称为福音就是因为建立在这一端道理上。哥林多人由使徒接受了这福音,才获得了得救的保证;但他们该照使徒给他们所传授的,坚信这端道理才是,否则他们就白白领洗入教了。

  • 15:3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 15:4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 15: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 15: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 15: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 15: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保罗在哥林多所讲的,并不是他本人的道理,而是由他人所接受来的道理(参见11:26节注)。 在他以前教会内已传授这端道理。由圣教会的道理中,或更好说由圣教会的“信经”中(Credo),保罗“第一”(即最有关系之意)是给哥林多教友传授了主的死亡和复活的奥迹,并为证明这信德的奥迹,特别引用了旧约的证言和主在证人前不容怀疑的显现。基督实在死了,应验了旧约对死亡所预言的(参见以赛亚书53:4-7;诗篇22:15-19;路加福音24:25-27;使徒行传8:32-35)。他确实死了的另一证明就是他已被埋葬了(以赛亚书53:9)。但是基督从死者中复活了,又应验了旧约所预言过的(以赛亚书53:11;诗篇16:10;使徒行传2:25,13:35);而且是死后第三日复活了(马太福音12:40;约拿书2:1-11);他复活当天的早晨,人进入坟墓已不见耶稣的遗体了。但较旧约的预言和墓中已空的事实,为教会更有关系的证据是耶稣亲自的显现。这些显现已证明基督由死者中复活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在基督多次的显现中,此处只提及了五次(使徒行传1:3)。保罗无意提及耶稣复活后的一切显现,且故意略去对妇女的显现(14:34-36)。他只提出了对那些正式见证人的显现,这些人原是基督所派遣到全世界去为他复活作证的证人(使徒行传1:21,22,2:32)。这些显现或是给单独一人,或是给许多人,而且有一次竟显现给五百多人,有这么多人作证,绝对不能有欺骗或错觉的事(参看使徒行传10:40-41),最后保罗提出基督对他自己的显现作为他亲身所得的证据。在所有证人中为首的当是大使徒彼得(马太福音16:18),在复活的当天耶稣就给他显现了(路加福音24:34)。此后显现给“十二位”使徒(路加福音24:36-43;约翰福音20:19-23;约翰福音20:26-29所记述的显现也许亦包括在内)。“十二”的数字是使徒集团的代名词,并不注重“十二”的实在数目。关于基督在五百多人前的显现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已不可考;仅见此处经文,无其他旁证,似乎是指在加利利的一次显现(马太福音28:7-10),或是指耶稣授与使徒往普天下传福音的使命时的那次显现(马太福音28:16-20)。虽然马太没有说明在场的门徒有多少,但可知在场受基督托付的门徒,数目定然不少。保罗写这封书信时,这些曾在场的“弟兄”中尚有许多人健在,能给人证实耶稣给自己所有的显现。给雅各的显现,圣经上没有记载,圣耶柔米说在伪经《希伯来人福音》内曾有所记载。保罗之所以引证这一显现,因为使徒雅各是“主的兄弟”,在初兴教会内享有很大的权威(使徒行传12:17,21:18;加拉太书1:19,2:9-12)。以后显现给“众使徒”。有些学者以此处的“众使徒”应作广义解。但似乎更好作狭义解,指十二使徒,他们全体成了耶稣升天前最后一次显现的证人(路加福音24:50;使徒行传1:4-10)。最后保罗提出基督在大马士革城外给他本人的显现(9:1;使徒行传9:1-8,22:6-11,26:12-18)。他也如其他的使徒一般,在真实的显现中看见了基督,藉这一次显现他一如其他使徒成了耶稣复活的证人(使徒行传26:15-18)。在众证人的行列中,保罗是最后的一个,他也承认自己在地位上是最后的一个。他谦虚地自称为“未到产期而生的人”。因为其他的使徒犹如按常规生的儿子,为基督长期所训练所栽培的,而保罗却是在不料想的时候忽然接受了基督的使命。因为以前他本是个迫害教会的人,只因上帝的无限仁慈和圣宠才得蒙召为使徒。这“未到产期而生的人”的生命是赖上帝特别的眷顾才得以保全。

  • 15: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上帝的教会。
  • 15: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与我同在。
  • 15:11 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使徒以极谦卑沉痛的心追悔自己过去曾迫害过教会,自觉万分不配称为使徒(加拉太书1:13-14;腓立比书3:6)。不过在他自谦自卑的心中却也确知自己是因上帝恩典被召的使徒,上帝的这一恩典不只在他回头的那一刹那给他作证,而且在他一生的事业上也给他作证明:他实是一位使徒(3:10;罗马书15:17-19)。此外他为履行自己的使命所遭受的一切困苦和艰难,也都证实他是一位使徒(哥林多后书11:23-30),使徒中没有一人如同他一样,为基督的名义受了这样多和这样大的苦(使徒行传9:16)。他本人虽然“不算什么”(哥林多后书12:11),但赖上帝的恩典他在事业上却极有成就(腓立比书4:13)。保罗在此并不是想自己的劳苦和成功,而只愿意以此证实他的作证和其他使徒的作证原有同等的价值。这共同的作证便成了教会信仰的根基。保罗在1-11节内所写的,关系非常重要,所记的乃是教会最古的传授(15:1-11)。在保罗写这封书信时(约在基督复活后二十五年),基督的死和复活的道理在全教会内已共认为是基本的信德道理;并且保罗还作证说:在他回头时(约在基督复活后五年),他已由人接受了这道理,这是全教会所相信的普遍的道理。无疑地,他是由亚拿尼亚领受了这道理(使徒行传9:6-17),此后又由别的证人,另外由彼得和雅各(迦加拉太书:18-19,2:6-9)所证实了的。这样从教会伊始,这端道理即为全教会所坚信。

  • 15:12 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 15:13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 15:14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 15:15 并且明显我们是为上帝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上帝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上帝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 15:16 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 15:17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 15:18 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 15:19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哥林多人曾以信德接受了耶稣复活的道理(15:11),怎么在他们中如今竟有人怀疑,甚或否认来日死人的复活,以死人复活是不可能的事呢?否认这道理的人看来似乎不多,但保罗却很怕,因为对基督的信仰全都系于这道理,没有这道理做根基,全部基督的道理都要瓦解。只承认基督的死亡和复活还不够,还必须承认众人的复活,因为教友的复活完全系于基督的复活,又因为基督的复活原是为了教友的“复活和生命”(约翰福音11:25-26;使徒行传4:2)。上帝降生救赎的整个计划是在于基督战胜罪恶和罪恶的恶果——死亡(15:24-26),这样他为一切信者成为“叫人活的灵”(15:45)。保罗在这几节内指出基督复活的意义,同时也指出由否认死人复活的错误而必然产生的可怕的结果。首先他指出:假使实在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死人复活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基督的复活也该否认,因为基督和我们有同样的人性,他也是在这人性上复活了的。否认了人性复活的可能性,同样也否认了基督人性复活的可能性。再进一步说,按上帝的旨意,基督的复活当是死人复活的因由;如果全没有一点效果,自然因由也不存在。假使基督没有复活,那么基督的整套道理势必全部瓦解,没有了根基,也没有了宣讲和信仰的对象。那么奉上帝命宣讲基督复活的使徒,便是给上帝作假见证的人,便是自欺欺人的假见证。此外,还有一些更可怕的结论,就是只信仰死了的耶稣,决不能有一点用处,并且若基督没有复活,他的死亡就毫无价值。为此否认死人复活的人,自然该当承认自己还是生活在过去的罪恶状态内(6:9-11),那些已死去,安眠于基督内的教友就算永远沉沦了。因为人之所以能够从罪恶中被救赎出来,能够成义,全赖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基督的死亡和复活与人类的救赎原是同一奥迹(罗马书4:25,6:3-11;歌罗西书2:12-15),而且因基督的复活上帝才声明罪恶已获赦免(约翰福音20:1923)。最后保罗在19节作结说:假如教友的生活没有基督的复活作为坚固的基础,教友的希望是空的,那么他们在现世的命运是最可怜的。因为其他的人没有什么永生的希望,可任意享受现世的福乐(15:32);但教友却该克制自己,弃绝世俗,生活在这世上该如同没有生活在这世上一样(参看7:29-31),如果没有永生,那是多么糊涂可怜。

  • 15: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保罗在12-19节所设的基督没有复活的假设,到此已完全推翻,因为基督复活原是铁一般的事实(1-11节)。但由这一事实使徒如今推出以下的结论,证明耶稣复活是死人来日复活的保证(20-28)。原来耶稣复活的事实,不只涉及他的人性,而且也涉及为他所救赎了的人类。基督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哥1:18;宗26:23;默1:5)。伊撒尔人奉献给上帝初熟之物,因此也将全年的庄稼都奉献于主了。同样因耶稣的复活(伊撒尔的司祭就在耶稣复活那天在圣殿内奉献了“初熟之物”,参见肋23:10-11),把全人性也就祝圣于上帝了。为此在基督复活以后相继而来的是教友的复活。

  • 15:21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 15:22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 15: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 15:24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上帝。

使徒藉着基督复活奥迹的光明来观察人类的整个历史,以始祖第一亚当的工作来与“第二亚当”基督的工作两相比较:第一亚当是人类的始祖和代表,因自己的罪过给人类带来了死亡,基督却是新生命的始祖和被救赎的人类的新代表(罗马书5:12-21,8:9-11;约翰福音11:25)。至于保罗说基督给“众人”带来了生命。并不是说事实上人人都得救,因为有不少的人仍不免要沉沦(1:18,11:32,12:25),保罗在这里所指的是那些属于基督的人(23节),即实在与基督结合的人。他在这里不谈罪人的复活,因为罪人的复活是为受永罚(参阅6:2,11:32;罗马书2:5-8)。再者,关于复活也有时间的先后,荣耀大小的分别:耶稣是人类复活的先声和原因,他已在众人以先复活了;教友在他再来时,即在他给世界显示他的荣耀的那一天也要复活(马太福音24:3-27;帖撒罗尼迦前书2:19)。世界的历史要因这未来的复活而终结。世界最后的一幕,保罗是这样描写的:基督那时要显示他怎样彻底消灭一切恶魔的权势和为恶魔所利用的一切人的权势(2:8,以弗所书6:11-12)。在魔鬼的权势内也包括死亡,因为死亡原是罪恶的惩罚。到了那天基督要把自己的王权交与圣父。这王权就是他为基督、为战争教会的元首、为人类救援的中保所掌握的权柄。此后他要在荣耀的国度里同圣父一起永远为王(参阅启示录7:17,22:1-3)。

  • 15: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 15:26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 15:27 因为经上说:“上帝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
  • 15:28 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上帝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基督几时未完成自己的使命,便仍在世上统治他的基督王国。本来他藉自己的复活已战胜了一切仇敌(以弗所书1:20-23;歌罗西书2:15),但这胜利逐渐随历史的进展显露于世。他要如上帝在诗篇上所预言的(诗篇110:1;参见马太福音22:44),把一切仇敌屈服在自己的脚下,连死亡(这里死亡已位格化,参见启示录6:8)最后也要彻底消灭(15:54-55;参见以赛亚书25:8;启示录20:14,21:4),因为死亡是魔鬼在人身上施展权势的特征,是罪恶的效果。消灭死亡即是指死人复活,为此使徒从基督的复活结论到死人来日的复活(提摩太后书1:10:启示录2:14)。这样基督就实践了自己的使命,完成了上帝愿使一切都属于他,即属于基督和人子的计划。保罗所引用的诗篇8:7的话,本是对受造的人说的。受造的人被上帝立为万物之王;可是保罗却把这句话,尽其全意贴在为人子的基督身上。他才是一切受造的首生(歌罗西书1:15;希伯来书2:5-8)。天父把权柄交给了基督,正因为他是人(腓立比书2:9-11)。因为基督是代天父行施这权柄,愿意在世上建立天父的王国(马太福音6:9-10),所以最后也要把自己屈伏在圣父权下(3:23),即以他为人、为基督、为救恩中保的资格,把一切交于父的手中;那时基督的王国和恩典的王国便要转变为上帝荣耀的国。“上帝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一句,即谓上帝要以自己的威严荣耀和自己无限的幸福充满一切,使一切得救的受造,能分享上帝永远的荣耀(8:6;罗马书11:36)。

  • 15: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使徒在29-34一段内,由教友的生活和习惯上提出了一些论证,为证明死人复活的道理。首先他提出的是一些哥林多人所采用的“代死人受洗”的事。保罗只提及这一习俗,全不加褒贬,只引来作为自己论题的一个证据而已。由此可见,所行的并不是什么异端,否则保罗必要绝对加以排斥。关于这一习俗,没有什么使徒时代的证件可资考证,为此我们对这一事实也不能下一明确的解释。较为可靠的解释是:几时一位慕道友在未受洗以前忽然去了世,他的亲友就代他领一种洗礼(不是圣洗圣事);他的亲友希望藉这一礼仪为死者能得到益处,因为他在生前会渴愿领洗。这一礼仪可以比之我们现今为死者哀求上帝仁慈所念的经文(玛喀比传下卷12:39-40)。不管怎样,像这样的礼仪很容易为人所妄用,为此不久以后,便在教会内消失了。

  • 15:30 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 15: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 15:32 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此后,保罗再由他本人的生活提出论证,来证明复活实有其事。保罗为尽使徒的使命,不断地受各种困苦艰难(哥林多后书6:4-10;11:23-12:10),甚至可说天天处在死亡的危险中(罗马书8:35-36;哥林多后书4:10-12),但是,这一切为了什么?设若没有来日复活的希望,为什么要使自己的肉身吃这样多的苦?为什么要牺牲现世幸福的生活?保罗在这里所提的,大概是他在以弗所同时所遭遇的事(使徒行传19:9,20,19,20),在以弗所从开始他便遇到了不少的对头(16:9)。保罗把自己的奋斗比作和猛兽的搏斗的一台戏(4:9),所以“同野兽战斗”一句,自然不应照字面讲。保罗身为罗马公民,不能受和野兽搏斗的处决,他在别处没有提,路加也没有关于这类事的记载。为此这“同野兽战斗”的说法,似是指他和犹太人的搏斗,因为他们到处和他为难。这一切苦难,只有因分受基督的苦难,而导致于分享基督的荣耀才有意义(腓立比书3:10-11)。或者有人奇怪,为什么使徒在这里只谈肉身的复活,对灵魂的幸福却只字不提。这是因为他在这里只着重死人的复活,在其他地方他也谈及了灵魂在困苦中所期待的幸福(参见哥林多后书5:6-8;腓立比书1:23)。

上图:罗马时代的以弗所大剧场遗址,可以容纳24,000人。至今仍可使用。这里曾发生过反对保罗的骚乱(徒十九23-41)。
上图:罗马时代的以弗所大剧场遗址,可以容纳24,000人。至今仍可使用。这里曾发生过反对保罗的骚乱(徒十九23-41)。

  • 15:33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 15:34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上帝。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信死人复活是极其重要的道理,谁若抛弃了这信仰,在道德生活上必遭受很大的损害,势必沉溺于现世的享乐(以赛亚书22:13;路加福音12:19)。在哥林多已有这样的危险(6:12-13,11:21),为此保罗用希腊诗人的话,诚恳劝勉教友,不要为否认复活的人所骗(所引证的话是取自米南德诗人(Menander)的一出戏剧)。虽然如此,哥林多人还因自己教会的现状而自豪(4:6-8,5:2,11:2),他们真好似一些醉汉,不知危险所在;所以他们该醒悟,该看清自己的教会所面临的大危机。因为那些否认复活的人,事实上就是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使死人复活的上帝(6:14,哥林多后书1:9;马太福音22:29)。哥林多人本当羞愧竟容这样的人存在他们的教会团体内。

  • 15:35 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有些哥林多人对死人复活设难说:人死后,绝对不能复活,因为肉身在坟墓里,已腐烂变成灰土,随风飘散,化为乌有,哪里还有可复活的肉身?使徒未能作正面的答复,因为所讨论的乃是信德的奥秘,完全超出人的经验(13:12)。但使徒却要自己的敌人试想上帝的全能,上帝的权能在自然界已不断使死去的受造物获得新的生命,而且使它们所获得的生命是一更充沛的新生命。所以肉身死后的腐朽和飘散,为上帝绝对不能是一使人复活的阻碍。上帝的全能从所造的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地上或天上的受造物(星辰),也可以证明。如果自然界既有那么多不同的万物,那么使有坏的人身变为不可朽坏的人身,为上帝又有什么困难呢?所以否认复活的人不应想人的肉身只能在现世的物质形态下才可生存。这物质的肉身固然有缺点(42、43节),可是上帝能提拔它,使它进入一荣耀的境界。保罗在下面指出,上帝实际上就要这样做。

  • 15:36 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 15:37 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
  • 15:38 但上帝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

埋在地里死去的种子,赖上帝的全能发出了更充沛丰盛的新生命。对这样发显上帝大能的事,人竟有眼无珠,真是愚昧之至(见36节,参看34节)。死在地里的麦粒就发生一奇妙的变化(约翰福音12:24),麦粒的生命并没有灭亡,只是以另一种新的形态出现,而且这一新形态甚适合于麦粒,无异穿上了另一件新衣。保罗没有下一直接的结论,但显然他愿说:同样上帝也能使已死,在坟墓化为灰尘的肉身获得另一新生命。

  • 15:39 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
  • 15:40 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
  • 15:41 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上帝的大能从这样多实质不同的受造物身上也可以看出。受造物种类繁多真可说是无穷无尽。所有的生命也各按自己的本性彼此不同;又有理智的人的生命,又有感觉的动物的生命(动物又因所占的空间不同,有在陆地上的,有在空中的,有在水里的,参见创世记1:20-25)。这一切生活的动物都有一个肉体,但是每种动物所有的肉体彼此又不相同。由此可知,上帝以他的全能也能为人的肉体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再者,如果把地上所有的物体和天上所有的物体(星辰)相比较,形态又各不相同。连这些物体,尤其天上的星辰,也都有各自的“荣光”。

  • 15:42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 15:43 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
  • 15:44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保罗的意思是说:上帝好似拿受造的世界,给基督所救赎的世界开了序幕。如今使徒以诗意描写救赎工程的最后胜利,这胜利即在于死人的复活。人现世的生命虽具有各样的朽坏、卑贱、可怜、软弱、疾病和最后死亡与毁灭的惨状,但将来复活时,要获得一个新生命。这新生命是再不可朽坏,要享受荣耀和绝对的健康。“羞辱的”,“必朽坏的”身体固然必要毁灭(腓立比书3:21;罗马书7:24,8:11;哥林多后书4:11),但代之而起的却是上帝所要造的一个新肉身,“荣耀”的身体(腓立比书3:21;马可福音12:25;歌罗西书3:4;罗马书8:19-33),那与灵魂和肉身结合的整个人性必要充满荣耀。几时人还生活在世,人身是“血气的身体”,是说上帝所造的灵魂使肉身生活活动;但是在复活时要赋与它一个新的生命:上帝圣灵的德能要使死去的肉身复活,要将它完全变化,要以自己的荣耀完全将它贯透。圣灵现在已居住在教友的肉身内(3:16,6:19-20),但在将来他要在这肉身上彻底显现他的德能,叫它不死不灭。为此这新肉身称为“灵性的身体”,因为它完全为上帝的德能所支配。

  • 15: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灵:或译血气)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在44节内保罗说:“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但这是怎样的一个身体?这身体又是从那里来的?使徒在这里再归结到基督复活的重要性。创世记2:7说,“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即活人。上帝在由土所造成的人身上吹了一口气,使他有了生命。但第一个亚当按上帝的圣意该是这“新亚当”基督的预表(15:20-21,罗马书5:12-21)。新亚当从各方面都远胜第一个亚当。第一个亚当只能给自己的后代留下现世的生命作为遗产,但由第一个亚当取得人性的基督,却以自己上帝的生命把这可朽坏的本性提高了,以自己的复活和升天提高了人性的身价(罗马书1:4)。他因自己的复活成了“叫人活的灵”,成了被救赎的人类的父亲,赐给了人类一个新生命(15:21)。他一复活,就有了使那些属于他的人获得荣耀的能力(腓立比书3:21)。

  • 15:46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
  • 15:47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 15:48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 15:49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按照上帝的计划,是先有“属血气的身体”,和它的一切弱点,——连基督自己也是先有这能受苦的身体——然后才有“属灵的身体”,不能受苦,获享荣耀的身体。就如第一个亚当是由地上的尘土造成的,他的后代子孙也都全带有这地上亚当的形象(创世记2:7,5:3);这样救赎人类的新始祖基督,以他上帝的能力(出于天上)造了一个“属灵的身体”。就如他成了“天上的人”,这样,凡属于他的人也都要成为“天上的人”,也都要带有天上亚当的形象,亦即他们的身体必要相似基督荣耀的身体(腓立比书3:21;罗马书8:11)。这样有两个始祖,因而有两个人类:一是世界的,包括所有的人;一是天上的,包括一切获得救恩的人。

  • 15:50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凡真正属于基督的教友,必都带有“属天的形状”(49),但是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穿上这新的形式?那些在基督荣耀降来时,尚没有死去的人又将怎样呢?保罗就在下面答复了这些问题。为所有的人,不论是死了的人,或是还活着的人,都必须经过一种变化。这一变化不属于人的能力,而只出于上帝的能力。“血肉之体”,犹言人带着自己有死有坏的本性,是不能进入天国的(6:13,马太福音16:17;加拉太书1:16),因为能腐朽的人身本来就不能进入不朽坏的世界。

  • 15:51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 15:52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 15:53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变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 15:54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关于死人复活的实情,只有信德能给一个答复。为此保罗说,所论的是一个“奥秘”,是保罗因上帝的启示所知道的上帝隐密的计划。对这奥秘人连想也想不到,那里还能解答。这奥秘是在于上帝要变化一切被召选的人,使他们另度一个新生活。“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我们”一句包括整个被召选者的团体。在这里(如在52节“我们也要改变”)保罗一点不说:是否他自己也希望在基督降来时,他还生活在世上;也不说基督降来的时刻已迫于眉睫(帖撒罗尼迦前书4:15);他在其他书信中(6:14;哥林多后书5:8;腓立比书1:23),反明明说他是在等候死亡。在这里他只是以全体教友的名义说话。至于肉体的变化也并不需要久长的时间,只在顷刻之间,“号筒”声响后。上帝就以自己的全能变化他所召选的人。号声通告上帝就要显现(出埃及记19:16;以赛亚书27:13;马太福音24:31;帖撒罗尼迦前书4:16);“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预示基督行将来临,执行最后的公审判(启示录8:6,11:15)。

51节从古以来,在多数希腊文抄卷和译本内就已残缺。原来保罗在15章全章内所谈论的是被召选者的肉身的复活和变化。在这一章内没有一句话谈到了教外人和罪人的复活(1:18,11:32)。似乎在很古的时候,已有一个抄写这段经文的人。没有全然了解使徒的意思,他脑子里以为使徒谈论的是一切人的复活和公审判(马太福音25:31-46;约翰福音5:29等处),遂按这意思窜改了经文。此后继此而来的,更有其他数种不同的窜改。我们在这里只提一些拉丁古译文和拉丁通行本所有的译文:“我们众人固然都要复活,但不是我们众人都要改变,”意思是说:一切的人都要由死者中复活,可是只有被选的人要取得荣耀的身体。这读法或其他的读法,都不符合全章上下文的经意。

至于所说的“改变”该是普遍的:凡已死去的人,都要带着一个不可朽坏的新形体复活;至于那时还生活的人,在同一刹那也要完全变化。我们不必追问,这变化是怎样变的。保罗将这变化比作人好像穿上一件新衣。到那时人有死有坏的肉身就要获得不死不灭的新性质(哥林多后书5:1-5)。死亡就从此不复存在(15:26)。先知以赛亚所说“死被得胜吞灭”的话(保罗所引与原文稍有不同),那时就全应验了(以赛亚书25:8;启示录21:4)。

  • 15: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 15: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 15:57 感谢上帝,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 15:58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保罗论到死亡已被彻底消灭,因而心中欢乐,遂在此自由引用了何西阿先知的话(保罗所用的语意与何西阿先知的话所有的含义不同,参看何西阿书13:14和注)。使徒在这里将死亡拟为人并讽刺他,说他丧失了以前在人身上所有的胜利,再也不能以自己的“毒钩”伤害人了。“毒钩”在这里似乎不是指农夫用为赶牲畜的刺棒(使徒行传26:14)。而是指蜂蝎等所有的毒刺(启示录9:10)。死亡就如蝎子一般以它的刺射毒伤人。这害人的“毒钩”就是罪恶(罗马书5:12;6:23)。罪恶的力量反因“律法”而更为增加(罗马书7:7-25),因为律法只给人发号施令,却不给人遵守法令的能力;而且人在接受了律法以后,更感到违反法令的诱惑,因而罪上加罪。可是“律法”却声明:凡不遵守“律法”的就该死(罗马书7:11;加拉太书3:10)。这样,事实上死亡是以罪过,甚至以律法为自己施行权势的助手。人本身无能战胜这些仇敌,因此使徒感谢上帝,因为教友赖耶稣基督战胜了这些仇敌(罗马书7:25,8:1-4)。基督自己因他的复活已胜利凯旋,在基督内生活的教友也要赖来日的复活分享基督的胜利凯旋。与基督结合是全书的主题,这结合最大和最后的结果,便是整个人来日在基督内的荣耀。在58节使徒还给教友加上一句很短而发自衷心的劝言,希望他们已明白复活的道理和这端道理的关系,希望他们对信仰这真理现在和将来都坚定不移,且以更大的热忱执行主的工作,来表现自己对于复活的信仰,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大家一心一德努力建设教会,因为教会就是“主的工程”(3:9-10,9:1,16:10)。在世上虽生活在困苦艰难中,却总不忘怀于来日荣耀的复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