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会的历史(10)
Ⅳ、历届大公会议(THE ECUMENICAL COUNCILS)(4)
之后的历届大公会议
除了以上所说的公元325年到公元451年的四次大公会议,后来的三次会议也被罗马公教、东正教和安立甘公教认为是普世且大公的,即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会议(Constantinople II,公元553年)、第三次君士坦丁堡会议(Constantinople Ⅲ,公元680-691年)和第二次尼西亚会议(Nicaea Ⅱ,公元787年)。罗马公教在这之后,直到第二次梵蒂冈会议(公元1962-1965年)为止,又举行了14次普世大公会议,但以上14次会议及其结论均没有被东正教或安立甘宗认可。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会议(Constantinople II)于公元553年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解决「三章案」(Three Chapters controversy)之争。所谓的「三章」,是指三位同情聂斯托利主义(Nestorianism)的神学家:莫普苏埃斯蒂亚的狄奥多尔(Theodore of Mopsuestia)塞勒斯的狄奥多勒(Theodoret of Cyrus)、埃德萨的依巴斯(Ibas of Edessa),的作品。君士坦丁皇帝在公元543年—544年谴责了以上作品,其部分原因是试图调停基督一性论的持有者(Monophysites)的分裂。东方教会的宗主教(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安提阿和耶路撒冷)接受了皇帝的行为,但皇帝的行为遭到罗马教宗维吉利(Pope Vigilius)的抵制。在受到君士坦丁皇帝的召见后,教宗虽接受了定罪,但仍坚持迦克顿会议(Chalcedon)的决议。公元553年的大公会议谴责了上述的三章,也间接地谴责了罗马教宗维吉利(Pope Vigilius),尽管本次大会也宣称希望与罗马教会保持共融。公元554年,罗马教宗维吉利(Pope Vigilius)同意了本次大会的决议,这引发了一场严重但短暂的分裂。本次大会并没有成功调停大多数基督一性论的持有者(Monophysites)。这一事件,以及早期教会历史上其他一些事件,都有助于支持安立甘宗的立场,即罗马主教,无论其权威如何,都不能凌驾于整个教会或大公会议的权威之上。
于公元680-681年召开的第三次君士坦丁堡会议(Constantinople Ⅲ)通过谴责基督一性论(Monophysitism)的方式,扩展了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顿会议)所做的反对基督一性论的各项决议。基督一性论的持有者们(Monophysites)正式接受了《迦克墩信经》中的定义(Chalcedonian formula),即基督有人神二性,但仍认为基督只有一个意志(mónos thélein)(译者注:即基督一志论,英文:Monothelitism)。这场争论有着一个政治目的——在波斯帝国(非基督教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威胁面前,找到一个妥协方案,使重要的基督一性论党(Monophysite party)(其势力在当时的埃及首屈一指,并已经与埃及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与帝国的其他部分达成和解。「一个意志」(one will)一词当时已经得到了赫拉克利乌斯(Heraclius)皇帝、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塞尔吉乌斯(Sergius)、教宗霍诺里乌斯(Honorius)以及举行于公元638年—639年的东部教会会议的支持。而这一词也遭到了耶路撒冷宗主教索福洛尼斯(Sophronius)及其在君士坦丁堡的继任者们的强烈反对。早在公元648年,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皇帝就试图平息这一争论,但没有成功。召开于公元680年的大会,确认了公元679年罗马会议的决议,谴责了基督一志论(Monothelitism),并教导说,基督既有人的意志,也有神的意志。此次大会表明,不能凭借任何单一的因素(如:皇帝的召集、罗马主教的表述、与会人数)可以机械地定义一个真正的普世大公会议。只有最终被整个教会的共识所接受,才能使人区分出什么是一个真正的普世大公会议,什么是一个名不符实的大公会议或地方会议。
于公元787年召开的第二次尼西亚会议(Nicaea Ⅱ)谴责了圣像破坏运动(iconoclasm/image-breaking)。在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塔拉修斯(Tarasius)的鼓动下,伊琳娜(Irene)女皇召集了本次大会。本次会议最初在君士坦丁堡举行,但受到了进行圣像破坏运动的军兵的破坏。继而在尼西亚重新召开,与会者包括了代表教宗的使节和分别代表当时穆斯林地方(耶路撒冷、安提阿、亚历山大)宗主教的两名修道士。本次大会肯定了早些时候由教宗和大马士革的圣约翰(St.John of Damascus)力主的对圣像的敬礼。同时确定了圣人的圣像应予以敬礼(dulia),圣母马利亚的圣像应予以大敬礼(hyperdulia),但只有上帝才配受敬拜或崇拜(latreia)。尽管本次大会成功举行,但争议仍在继续。直到公元842年,皇帝赛奥非罗斯(Theophilus)去世为止,陆续出现了几名破坏圣像的皇帝对圣像敬礼者(iconodules/ image honor givers)进行迫害。公元843年,一位主张敬礼圣像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当选,并于大斋节的第一个星期日以一场盛大的庆典来尊荣圣像。这一天仍作为正信凯旋主日(Triumph of Orthodoxy Sunday)被东正教各教会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