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会的历史(16)
Ⅵ、此后的教会历史(4)
C、宗教改革及此后:英格兰与安立甘
在此,本书不论及亨利八世(Henry VIII)之后的宗教改革和英国国教(Church of England)的历史。因为对于对安立甘公教会的信仰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只需要认识到虽然宗教改革在英格兰来势汹汹,但却没有大获全胜即可。宗教改革并没有建立一个新的教会。正如一位作家所言,英国国教(Church of England)本色未改且有所改进,正如一座花园在经过与从前并无两样的除草之后还是原来的花园一样(the Church of England remained the same Church but improved, as a garden is the same garden after it has been weeded as before)。
在公元15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亨利八世(Henry VIII)终结了英国教会对教宗的顺服。他还通过解散修道院、阻止或压制某些形式的大众敬虔(如朝圣和对圣徒的敬礼),破坏了中世纪晚期英国教会的一部分根基。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教义和礼仪的原状。在英格兰,皇室的权力及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几乎所有主教都接受了其对教宗权威的否定并继续留任,这两点共同限制了欧洲大陆改教家们的影响力,尤其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这两人的影响力。英国的宗教改革并不像在欧洲大陆的那样彻底地否定了过去。
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儿子和继承人爱德华六世(Edward VI)深受新教顾问的影响。在他的统治下,教会一度倾向于新教,但往往没有得到教会的同意或认可。他的妹妹和继任者玛丽·都铎(Mary Tudor)是一位坚定的罗马天主教徒,她推翻了亨利和爱德华的大部分新教立法。然而,爱德华和玛丽都很快去世了,他们对教会管理的取向也成了明日黄花。公元1558年至1603年在位的伊丽莎白(Elizabeth)女王恢复了亨利和爱德华时代的改革立法,尽管为了调和温和的天主教友有时也会软化。
从伊丽莎白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国教(Church of England)一直是英国法定的国教。然而,教会的性质始终处在有些不稳定的状态。教会先是受到清教徒运动(the Puritan movement)的影响,后来又受到福音运动(the Evangelical movement)的影响,都曾向新教的方向发展。这些新教力量诉诸于以爱德华六世(Edward VI)的主教们和后来深受欧洲大陆改教家们影响的安立甘作家们为代表的传统。然而,相较于欧洲大陆的各种改教事件,英国国教(Church of England)由于其改革的保守性质,以及对教会教父们进行深入研究的强大神学传统,也曾向天主教的方向发展。英国国教(Church of England)中的天主教运动(the Catholic movement)从亨利八世(Henry VIII)和爱德华六世(Edward VI)时期的斯蒂芬·加德纳(Stephen Gardiner),再到伊丽莎白时期的反清教徒(the anti-Puritans),17世纪的卡洛林神学家(Caroline Divines),18世纪的不矢忠派(NonJurors)和高派教会(High Churchmen),以及始于公元1833年的牛津运动(the Oxford Movement),又有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盎格鲁大公主义(modern Anglo-Cathol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