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静观时,该放下好奇、求学问以及自然的认知
积极生活与静观生活的区别、等次及其构成部分
你会向我说:祈祷时好些思想紧逼着我,我要怎样辨认善恶呢?说它是坏的吧,怎么我深感它激励我,使我热心?它有时鼓舞我,甚至使我因基督所受的苦难、或为我所犯的罪而流泪痛哭。还有其它理由,使我认为这些圣善的默想似乎为我大有裨益。那么,它既不坏,实际上又能产生好效果,我真不懂为什么你建议要把它丢入「坐忘之云」?
你问的很好,我要尽力好好答复。首先,你愿知道那些看来如此有益的思想究属哪一类。对这点,我的回答是:那些思想是理性在你头脑里架构出来的、合理的明晰观念。至于它是好或是坏的问题,我须强调它本身常是好的,因为你的悟性反映上主的大悟性。这些思想是好是坏,全看你怎样处理它。如果因着上主圣宠的助佑,它使你认清你的罪过、懂得耶稣受苦难的意义、感觉上主的慈祥,或造化的美妙,它便确实是好的,那么这类思想能增强你的热心,并不意外。一旦它使人骄傲、激发好奇与自私、使心灵污染,那就变成恶了。因为那时你已不是虚怀若谷的学者、神学教授及灵修导师,而变成邪恶的、傲气的学者、虚荣撒谎的人了。这些话对任何人都是警告。本性的理解能力一旦骄矜熏心,满怀不必要的俗务与人世浮华,或贪图世俗爵位、财富和虚幻的快乐或赞誉时,它已变成坏事了。
你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那些思想不仅本身是好的,并且也能用以产生好效果,那么为什么要把它抛弃在「坐忘之云」以下呢?
为解答你的问题,需要一些说明。我先说,在圣教会内有两种生活方式:积极传教生活与静观生活。积极生活是较低的,静观生活则较高。积极生活又分高低两级,静观生活也分高低两级;这两种生活虽然有相当出入,却是如此相辅相成,没有一项可以完全脱离另一项而单独存在。原来高级的积极生活趋向低级的静观,为此不管怎样积极,同时必是某种程度的静观者,反之一个完全的静观者,只要还在人世,必然仍过着某种程度的积极生活。
积极生活是这样的:它开始在现世,也结束在现世;静观生活虽也开始在现世,却将无止无休地在永生中继续下去。为此,「玛利亚所选的一份——静观,终究不会被夺去。」积极的生活为着许多事忙碌,因而不免有困扰,静观生活却是「在安宁中坐着,做着唯一必要的事」。
在低级的积极生活中,人为着有益人群的事业或慈善工作忙碌。度高级的积极生活的人,开始默想属神的事:在同情怜惜基督的苦难和圣人们所受痛苦之余,他该懊伤地衡量人的罪恶,因而使人更珍惜上主的慈祥和祂的恩赐,于是便赞美上主,感谢祂在一切造物中的美妙作为。但在更高级的静观中——按我们在今生所认识的来说——一切都是晦暗,是「不知之云」。这时人凭着渴愿,转心向唯一上主,闭着眼栖息在意识到的上主本身。
较低的积极活动,不太改变人的自然官能。在这阶段的人,生活不会太深入,彷佛活在自身之外、自身之下。当他进入高级的积极生活(它和低级静观融合)时,他的生活便变得更深入,更从他内深处而生活,因此也变得更富有人性。但到了更高度的静观生活时,人超越自己,靠圣宠完成那按本性超出人力的事。因为他的心神如今在爱的共融和愿望中已合于上主了。按照有经验的指导,那时必须把低级的积极工作置于一边,去度高级的积极生活——按我们所说,它和低级静观是交流互通的。同样,到了一定时间,这些高级的积极工作也该放置一边,为能进入更高的静观生活。犹如一个正在作默祷的人,思虑他已做的或将做的事——不管那些事本身多么好,或多么有价值——终究是不对的。同样,在静观「不知之云」的黑暗中的人,如果让有关上主的观念、恩宠、仁慈和祂的作为等思念所左右,使人无法专注于上主,即使那些思想是好的,能给人力量与甘饴,也是不对的。因它不合时机。这就是忠告你务必摒除一切精思妙想(不管它们是多么圣善,多么有价值)的理由。用一朵厚密的「坐忘之云」把这些思念掩盖起来吧!因为在今生,只有凭着爱才能触摸到上主自身,凭理智则绝不可能。我们带着会死的躯体生活时,悟性总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对精神世界的种种是多么麻木不灵,尤其对上主更是如此。我们的推理,始终不会是清澈的思想,如果没有上主的慈爱助佑,是会把我们导入错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