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第2篇 概览

第二篇虽然没有标题,然由使徒行传4章25节的印证,可以断定,本诗篇是大卫的作品。本篇是关于受膏者——基督——的诗篇。诗中的庆节趣味,宛如戏剧。所记述的不外是:受膏者的神性,他在世界上将取得统治的胜利,以及基督辉煌的复活。因此,使徒在传播基督言行的伊始,便使用这篇诗篇,来证明耶稣确实是以色列人所渴望的救赎者。

  • 2:1 外邦为什么争闹?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
  • 2:2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
  • 2:3 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

2节“耶和华”即上帝圣父,“受膏者”即上帝圣子。3节“绳索”也可以翻译为重扼,世界上的君王臣宰图谋摆脱他们的捆绑,意思就是要破坏他们的律例,不过那些君王们的阴谋,乃是一种愚蠢的行动,终归失败。

  • 2:4 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
  • 2:5 那时,他要在怒中责备他们,在烈怒中惊吓他们,
  • 2:6 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

6节按希腊文及拉丁文译本应该翻译为:“我被立为君……”即受膏者的自述;按希伯来文是上帝圣父的语气。“锡安”圣山指的就是教会。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是圣教会的君王。

  • 2:7 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我今日生你:指的是基督的神性,圣父在永恒之中生了圣子。

  • 2:8 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
  • 2:9 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

铁杖:基督公义审判的象征。

narmer_palette.jpg
上图:主前31世纪的纳美尔石版(Narmer Palette)的正面,描绘统一了上下埃及的纳美尔头戴上埃及王冠,正要用权杖打破敌人的头,这个姿势后来成为埃及表现征服者的经典艺术形象。纳美尔石版是一个双面盾形的浮雕石板,一面描述戴着上埃及王冠的纳美尔,另一面描绘了戴着下埃及王冠的纳美尔,现藏于埃及开罗博物馆。
execration-texts.jpg
上图:主前27-11世纪的埃及都有碎陶咒诅文献(Execration Texts)出土。埃及法老把敌国统治者或城邑的名字写在瓦器上,然后把它打碎,表示咒诅。
  • 2:10 现在,你们君王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
  • 2:11 当存畏惧侍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
  • 2:12 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shalmaneser_iii_receives_tribute_from_king_of_gilzanu.jpg
上图:被征服者亲吻征服者的脚,是古代中东的习俗。出土于宁录(Nimrud)的黑色方尖碑(Black Obelisk)的顶部,刻着伊朗西北部的Gilzanu王Sua向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9–824年在位)进贡,并亲吻亚述王的脚。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