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篇述说上帝怎样厚待了大卫,许多圣人认为:馥郁的“青草地”和清澈的“溪水”是圣体的标志。本篇第6节诗人提到“上主的殿”,所以,有人认为本篇是大卫以后的作品。但是圣殿亦可解释为帐幕。谁都知道帐幕在大卫的时候,已设在锡安山上。在圣经中上帝屡次被称为以色列的牧人,(创世记48:15,49:24;以赛亚书40:11)。耶稣在世时亦以好牧人自喻(约翰福音10:11、14)。圣教会初期的信友最喜爱“好牧人”这个名称,所以在图像上,多将耶稣画做好牧人。
上图:公元1-2世纪罗马墓穴中的基督徒壁画:好牧人。
上图:东正教会圣像:耶稣是好牧人。
上图:2005年,土耳其有1500只绵羊跳下15米的山崖,其中450只摔死,后面的羊落在死羊堆上才没有死。绵羊不会单独行动,总是喜欢跟随头羊,结果头羊跌落山崖,后面的羊也跟着头羊跳崖。所谓的「羊群效应」,就是说人和羊一样喜欢随大溜,以为人多的就是对的,不料「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言十四12)。
- 大卫的诗。
- 23:1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 23:2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2节言在干枯不毛的犹大地方,牧人应时常注意觅寻草地和溪水,我们的好牧人耶稣在他的天国——圣教会——中,给我们预备了灵魂的饮食,即他的恩典和圣宠的源泉——圣事。
上图:一群羊在Qelt旱溪(Wadi Qelt,or Nahal Prat)喝水。以色列的绵羊在雨季放牧在雨水滋润的草地上,旱季则吃杂草和田中收割剩下的残茬。在雨季,绵羊从嫩草中获得水分,可以几周不喝水;但在旱季,成年的绵羊每天需要喝4-12升水。山羊能独立找水,但会迷路,而绵羊则完全倚靠牧人寻觅水草。
- 23:3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 23:4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4节“因为你与我同在”这句话为一个忠信的信徒,是何等的真实!信友不独同耶稣,而且因耶稣在耶稣中生活,故此圣保罗说:“基督是我的生命”。
“你的杖,你的竿”,犹大地方的牧童,惯用两根木棍,一长一短,一则借以行路及引导羊群,一则系于腰间,用以自卫和保这羊群,防御强盗及豺狼的危害。
上图:在牧场上经常会看到绵羊四脚朝天躺在地上,通常是因为滑倒、过肥、过重或怀孕。绵羊无法自己翻身,它会一直躺在地上,直到成为食肉动物的猎物。即使没有猛兽,绵羊胃里的草也会发酵产生气体,躺倒的羊无法排出胃里的气体,最后气体压迫肺,使绵羊窒息而死。因此,这时需要有人帮助它翻转过来。绵羊翻身以后,可能会晕一会儿,然后就会跑到其它同伴中间。正如诗二十三3所说:「祂使我的灵魂苏醒」。
上图:Qelt旱溪(Wadi Qelt,or Nahal Prat)中「死荫的幽谷」。Qelt旱溪发源于耶路撒冷附近,经过耶利哥流入约旦河,无水的季节成为从耶利哥到耶路撒冷最著名的一条道路,大卫从这里逃离耶路撒冷躲避押沙龙(撒下十五23),西底家王从这里逃往亚拉巴(王下二十五4)。每逢三大节期,犹太人从这里前往耶路撒冷过节(路二39-51),主耶稣带领门徒和瞎子巴底买从这里经过(可十52)。而主后70年,罗马第十军团也从这条路行军,前往摧毁耶路撒冷。
- 23:5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5节以宾主为喻,上帝自为主人,义人是他的宾客,上帝以油、盛宴和美酒款待他的嘉宾。按:主人的家庭,就是圣教会;宴席,就是圣体圣事(圣餐)。
上图:以色列一个山头上的草场,就像一张绿色的桌子,正如诗二十三5所说「你为我摆设筵席」。
- 23: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6节所说“上主的殿”,指的是帐幕,象征圣教会和天国。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