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圣经(3)
Ⅰ、旧约全书
旧约是用希伯来语、古以色列和犹太语,在近1000年的时间里发展和写成的。因此也自然包含了许多不同种类的作品。它包含了历史、爱情诗、宗教赞美诗、寓言和故事、营造指南、各种族谱和臣仆名单、法典等。旧约实际上是一部选集和文集。然而,旧约(和新约)的每一句话都是受上帝启示的,都要传道授业。但旧约中的传道授业是以多种方式进行的,并不像现今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和一首情歌那样方式单一。旧约现今所教导的最重要的事情即是关于基督和教会。
旧约中有许多段落让现代人觉得难以理解,因为这些段落似乎过于严厉或带有报复意味。诗篇137的结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理解这一点的一种方法是用象征或寓意作解释(“巴比伦”代表邪恶;“婴孩”代表“人的罪”;“把婴孩摔在磐石上”意味着把这些罪撞在到基督的磐石上)。更确切地说,大家也许还记得,上帝在《诗篇》中面对的是那些还没有深刻理解永生的人,因此不得不在那个时候用各种很唯物的方式赏罚他们。而在上帝的计划更充分的显现出来的现如今,严厉地对待这类人则是不合时宜的。不同的行为适用于不同的时期。最后,有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上帝的道不是人的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这件事和其他事情上,重要的是要记住,旧约和新约都是教会的书,只能根据教会的传统正确解释:因为“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彼得后书1:20)。圣彼得这样说是因为他受到了上帝的启示:“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彼得后书1:21)。 那位古今无二的圣灵就是教会的上主,祂引导所有人“进入一切真理”(约翰福音16:13)。
起初,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文和许多古代语言一样,没有标点符号、分词、小写字母,甚至没有元音。
举例一段此类文字“JSTTHNKHWHRDTMGHTBTRDTHTKNDFWRTTNG”,阅读此类文字的难度就可想而知。通常情况下,上下文会使语意明确,例如:“ct”指的是“coat”,而不是“cat”或“cot”或“cute”或“cut”。 但有时语意仍不明确。所以在公元6世纪到10世纪的时代,一群被称为“马所拉学者”(Massoretes)的犹太学者和语法学家,添加了元音和标点符号,以使文本的意思更清楚。他们的最终作品被称为“马所拉经文” (Massoretic Text,简写为MT),它既是犹太教的官方圣经,也是罗马天主教、安立甘公教和新教的旧约圣经的基础。
这种缺乏标点符号和分词的情况也出现在希腊文《新约》的最初文本中,尽管希腊文圣经一直有元音。缺乏标点符号的问题可以从《约翰福音》第3章中看出。耶稣在本章第10节开始说话,那么在本章的第14-15节中他是否还在说话呢?或者在本章著名的第16节中以及接下来的部分中仍在说话呢?如果没有引号,就很难知道耶稣是否还在说话,或者叙述者是否已经开始评论耶稣刚刚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