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4】安立甘公教信仰与实践

第二章:圣经(7)

Ⅲ、新约全书

B、 新约正典的形成

福音书讲述了耶稣基督的诞生、生平、神迹、教导、死亡和复活。“福音”(Gospel)一词来自两个古英语的单词“god-spell”,意思是“好消息”。“福音”也就是在耶稣基督里得救的好消息。使徒行传讲述了从耶稣升天到公元60年左右圣保罗抵达罗马,这段最初期的教会的故事;书信则是通过展示圣保罗、其他使徒和早期基督教领袖的教导、争论、所涉及的问题和经历,间接地描述了早期教会;启示录与《新约全书》的其它部分截然不同,涉及的是世界末日和天堂的景象。

在最早期的教会中,“圣经”是指希伯来圣经,即旧约。大约到了公元130年,四部福音书和13封保罗书信也被基督徒接受为圣经。经过与异端马尔西翁(Marcion,死于公元160年左右)的斗争,以上书卷被认为与希伯来圣经具有同等的权威。新约正典的其他部分则被接受得比较慢。尤其是起初有关于希伯来书 (Hebrews)、犹大书(Jude)、彼得后书(II Peter)、约翰二书(II John)、约翰三书(III John),以及启示录(Revelation)的问题。其他一些早期的基督教文本,也是被一些早期的基督徒视为正典并在公众崇拜中阅读的文本,例如:《巴拿巴书信》(the Epistle of Barnabas),《十二使徒遗训》(the Didache)、《何而马牧人书》(the Shepherd of Hermas),都最终被排除在新约正典之外。

第一份与现代书目单完全相符的新约正典书目单出现在公元367年圣亚他那修(St.Athanasius)的节日之信(Festal Letter)中。到了公元500年左右,现在的《新约》在正统教会中被普遍接受。虽然这些日期看起来有些晚,但应该记住的是,大部分正典(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雅各书、彼得前书、约翰一书)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被接受为正典。

圣爱任纽(St.Irenaeus,大约生活在公元130年—200年之间)是已知的第一位将《新约》与《希伯来圣经》(或称《旧约》)区分开来,并承认两者权威等同的教会教父。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