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主日后第十二主日 礼拜一 诵读

节选自圣格里高利一世教宗的《约伯记释义》

外有战争,内存敬畏

在困苦奋斗中的圣人们对待一些敌人,一面要用打击的方法,一面要用劝勉的方法;后者需要以忍耐为干盾,前者需要以训导为刀枪;在此双重战争中,他们都得到辉煌的成就:内则明智地教导罪人悔改;外则勇毅地鄙视仇敌。对于敌人,则以劝导改正;对于罪人,则以容忍促使他们悔改。故此圣人们对于仇人们的迫害,安心忍受,不予介意;对软弱的人,都以同情引导他们迈向得救的途径;他们一面竭力抗拒仇人,以免他人亦受迫害;一面唯恐罪人们,怙恶不悛,导致丧亡。

请看!上帝阵营中的战士如何内外应战!他说:“他外有刀剑,内有恐怖。”他将外在的攻击一一指出说:“他遭遇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由同族来的危险,由外邦人来的危险,城中的危险,旷野里的危险,海洋上的危险,假兄弟中的危险。”除了这些外来的危险之外,还加上“劳碌辛苦,屡不成眠,忍饥受渴,屡不得食;忍寒受冷,衣不蔽体。”

上帝的战士被如此众多的战斗所困扰,仍要说:他应如何警觉以保护阵营,因为他又继续说:“除这些事以外,我还有每日的繁务,对众教会的挂虑。”由此可见,他如何勇毅地接受战争,慈祥地保护近人。他讲述自己受的苦楚,也加上他为他人所作的善行。

因此我们要想一想,他如何忍受外来的打击,同时又如何保护内在的弱者。他忍受外来的打击,因为他受人鞭打,手足被缚。同时他忍受内心的恐惧,因为他怕自己的门徒因他所受的苦而受害。因此,他函告他们说:“在这些困苦中,谁也不要受动摇,因为你们知道,我们注定如此。”他唯恐他人因他的受苦而失足,即怕门徙们得知他为了信仰而受鞭打,因而不愿承认他们自己的信仰。

这真是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心!他对自身受的苦痛,不予介意,却关心门徒们心灵上遭受伤害;他轻视自己肉体的创伤,却医治他人内在的疾病。这原是义人们的本色:自己虽身受痛苦,而不忽视他人利益;自身虽遭灾殃,却仍以教训救助他人。他们真好像一批伟大的抱病医师:他们自己虽身受创伤,却给他人治病施医,恢复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