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列傳

死後的旅程 一月 1月1日 救主受割礼日 1月15日 首位隐修士圣保罗 1月30日 真福殉道國王查理一世 1月31日 聖約翰·鮑思高 二月 2月1日 殉道者聖伊格納丟主教 2月2日 榮福童貞女馬利亞告潔日 2月2日 百夫長聖哥尼流主教 2月3日 聖布萊斯 2月4日 聖吉尔伯特院院長 2月5日 聖阿加莎 2月6日 聖提多 2月6日 聖多萝西 2月7日 聖羅慕鐸 2月8日 馬塔的聖約翰 2月10日 聖思嘉 2月11日 俄羅斯新殉道者 2月14日 俄羅斯新殉道者 2月18日 殉道者聖西面主教 四月 4月23日 聖喬治 4月25日 傳福音使徒聖馬可 五月 5月1日 使徒聖腓力 5月4日 聖婦莫妮卡 5月5日 耶路撒冷的圣马克西姆主教 5月7日 聖斯丹尼斯勞斯 5月9日 拿先斯的聖格里高利主教 六月 6月14日 大聖巴西流 八月 8月2日 聖亞豐索·利古裏 十二 12月13日 聖露西

December 4, 2024

降臨第一主日 禮拜四,12月5日

早祷-第一經課-以賽亞書 4章(1943年日課經課表) 耶和華必在整座錫安山,在會眾之上,白天造雲,黑夜發出煙和火焰的光,因為在一切榮耀之上必有華蓋;這要作為棚子,白天可以遮蔭避暑,暴風雨侵襲時,可作藏身處和避難所。(以賽亞書 4:5-6 和合本2010) 在這個新的教會年度,當我們思考主耶穌基督的降臨時,讓我們記住耶穌是關乎對立的。我們在以賽亞書中看到,上帝將要「洗去他們的污穢」,就如同他在第二經課,馬可福音(1:40)中潔淨麻風病人一樣。另一方面,耶穌卻被自己的寶血玷污。耶路撒冷的「血跡」在今天的以賽亞書段落中被洗淨。耶穌來到世上時是無家可歸的。但在以賽亞書中「所有的榮耀之上必有遮蓋和帳幕」。 然而這帳幕和遮蓋在哪裏呢?那「避難所和暴風雨的庇護」在哪裏呢?這讓我們想到「已然未然」的準則。救恩確實已經完成了,這是非常真實的。嬰孩耶穌已經誕生、被釘十字架、復活並升天。祂掌管並統治宇宙。但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卻常常充滿痛苦、苦難和疑惑。我們要如何進入那保護我們免受人生風雨的遮蓋之下呢?有人習慣說「這一切都是未來的事」,這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總有一天我們的信心會成為眼見。但眼見卻可能是我們不願依賴的。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那些獲得殉道者冠冕的信仰偉人們可以見證,也確實見證了,他們活著(和死去)都在上帝所賜的「遮蓋」之下,這遮蓋作為避難所,庇護他們免受人生的風暴。 看起來我們又回到了對立的世界。但如果我們定睛仰望耶穌,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來2:12),我們就能活在當下的遮蓋之下。總有一天風暴會過去。總有一天遮蓋會讓眼睛看見。在此期間,當我們如同朝聖者和漂泊者在這世上旅行,走向我們自己的國度——那屬天的國度時。我們需要在心中確信這個真實的現況:期盼已久的耶穌已經來到世上,我們無需懼怕。耶穌將時間一分為二,為要在你頭上搭建遮蓋,使你免受炎熱,並為你提供避難所,庇護你遠離風暴和雨水。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定睛仰望耶穌。 大衛·霍迪爾 神父 聖保羅堂,安立甘美國教省,馬里蘭州,克朗斯維爾市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3, 2024

降臨第一主日 禮拜三,12月4日

早祷-詩篇 9(1943年日課經課表) 惟耶和華坐在王位上,直到永遠;他已經為審判擺設寶座。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詩篇 9:7-8 和合本2010) 「降臨」(advent)一詞意指來臨或抵達。因此,在降臨期間,我們為主的來臨(祂的降臨)作準備,包括聖誕節的降生,以及審判日祂的第二次降臨。然而,我們的主自己又是如何為祂自己的降臨作準備呢?在詩篇9:7中記載:「惟耶和華坐在王位上,直到永遠;他已經為審判擺設寶座。」那麼,上帝是如何預備祂審判的寶座呢? 首先,上帝透過創造天地來預備祂審判的寶座。在以賽亞書66:1中記載:「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但若沒有一位血肉之軀的君王坐在其上,寶座又有何用?因此,上帝在耶穌基督的位格中成為人。這最早記載於創世記3:15中,上帝對蛇說:「我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後來在撒母耳記下第7章中,上帝告訴大衛王,這位應許的後裔將是出自他的血脈,永遠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在路加福音2:21-33中,天使加百列對馬利亞說:「你要懷孕生子,要給他起名叫耶穌。他將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先大衛的王位給他。」在我們的主受死復活四十天之後,馬利亞的兒子升到天堂的寶座上統管萬有,將來祂還要再來審判活人死人。這就是主「為審判擺設祂的寶座」的方式。首先,祂創造了寶座。其次,祂成為人,為要公正地坐在寶座上審判世人。 因此,讓我們效法主的榜樣,為聖誕節和審判大日預備迎接主的降臨。首先,讓我們藉著悔改並以敬拜和禱告歸向祂,在我們的心中和生命中為上帝預備寶座。其次,讓我們追求聖潔,如同祂是聖潔的。因為上帝成為人,為要使人成為上帝。這就是為什麼希伯來書4:15-16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這也是為什麼詩人說:「惟耶和華坐在王位上,直到永遠;他已經為審判擺設寶座。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 蘭道爾·羅素 神父 聖腓立堂,安立甘美國教省,維州,布萊克斯堡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2, 2024

降臨第一主日 禮拜五,12月6日

晚禱-第一經課-以賽亞書6:1-11(1943年日課經課表) 我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以賽亞書 6:8 和合本2010) 若要分析上帝對人類的救贖,我們會注意到一個主要主題,就是審判先於祝福。在將臨期間,我們必須持續謹記這一點。在這段時期,我們反省並省察自己,在主日相聚,使彌撒(聖餐)成為我們的審判。在那裏,我們回應上帝的審判,在祂面前獻上自己。 以賽亞開始述說他的異象,透過這異象我們看到第一經課與第二經課之間的關聯。在這兩個經課之中,作者都看見異象並目睹對上帝的敬拜。在以賽亞書中,他看見主坐在寶座上,超越天上的萬軍,他們唱著“三聖頌”,我們在每次彌撒中也同聲頌唱,見證我們禱告的應驗:「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以賽亞所見的異象是基督坐在寶座上。接著他聽見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我們看到基督向天父作出親密的禱告。在第十八節下半,基督禱告說:「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在聖約翰堂的週三晚間查經之前的夏季,馬克·米尼斯神父帶領大家討論關於基督徒與世界關係的不同觀點。約翰在他的福音書中告訴我們基督向天父的禱告,不是要我們離開世界,而是要保護我們免受世上的邪惡。在那些討論中,話題經常圍繞著這個問題:「一位良善的上帝為何容許邪惡存在?」我常常為這個問題掙扎,但如果我們從聖奧古斯丁的觀點來看,這是可以理解的。聖奧古斯丁說,我們就是上帝允許邪惡存在的原因。他解釋道,當亞當犯罪而人類墮落後,罪便傳給了所有人,因此,如果上帝要消除邪惡,我們也會隨之被消除。上帝的心意是要救贖我們,而不是毀滅我們。 在這將臨期,我們向前邁進,期待著聖誕節的慶典和基督的第二次降臨。願我們每天都如詩人所言:「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篇42:1-2)。渴望在教會和新耶路撒冷中敬拜。讓我們輕看世上的財物,卸下那些使我們分心、妨礙我們與上帝及彼此相通的不必要重擔。讓我們成為「事奉祂的後裔」,並且「要將祂的公義傳給將要出生的民,傳講祂所行的事」(詩篇22:30-31)。阿們。 凱文·艾斯利 會吏 聖約翰堂,安立甘美國教省,格林斯伯勒市,北卡羅來納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2, 2024

禮儀指南:11月30日 使徒聖安得烈日

每年11月30日,全球基督徒紀念早期教會的忠實門徒和教父聖安得烈的生平與遺澤。他被稱為「首召者」(Protocletus),其慶日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省思時刻,通常正值禮儀年曆的轉折點——有時在常年期結束時,有時在將臨期開始時。這個時機突顯了聖安得烈在救恩史上的特殊角色,他站在耶穌公開傳道的門檻上,呼召他人跟隨基督。 誰是安得烈? 我們首次在約翰福音中遇見安得烈,當時他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有一天,當施洗約翰與兩個門徒同行,其中包括安得烈, 【約翰】見耶穌走過,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着,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他們對他說:「拉比,你在哪裏住?」(「拉比」翻出來就是老師。)耶穌說:「你們來看。」(約翰福音 1:36-39 和合本2010) 安得烈和另一個門徒就跟他去,看見他住的地方,那一天就在他那裏住下了。 安得烈對這個改變生命的相遇的回應是福音書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他立即尋找他的兄弟西門彼得,宣告說:「我們找到彌賽亞了。」然後,安得烈忠於他的本性,把西門帶到耶穌面前。這個簡單卻意義深遠的把他人引介給基督的舉動,成為了安得烈事工的標誌,也為他贏得了首召者的稱號,這是一個希臘詞,意思是「首先蒙召的」。 在馬太福音第四章中,我們讀到施洗約翰被捕後,耶穌前往加利利,開始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當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時,看見安得烈和西門彼得在海裏撒網。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立刻撇下漁網跟從了他,展現出與安得烈早前決定跟隨耶穌時同樣的準備和信心。 安得烈在耶穌事工中的角色 在耶穌的事工中,福音書展現出安得烈深思熟慮且務實的性格。在約翰福音第六章,當耶穌餵飽五千人時,祂看見一大群人走來,就問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給這些人吃呢?」腓力回答說:「就是二百銀幣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這時,安得烈站出來說:「這裏有一個孩童,帶着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只是分給這麼多人,還算甚麼呢?」儘管看似不可能,安得烈還是把手頭僅有的帶到耶穌面前,耶穌祝謝後,使餅和魚增多,供應眾人有餘。安得烈在這一刻的行動,顯示出他的信心,以及他願意奉獻一切所有的態度,相信耶穌必會供應。 在約翰福音第十二章中,安得烈再次成為他人與基督之間的橋樑。一些希臘人在節期間來到腓力面前,表達想見耶穌的願望。腓力轉向安得烈尋求幫助,他們便一同將這個請求帶到耶穌面前。這一刻突顯了安得烈始終如一地將他人帶到基督面前的角色,無論是他的兄弟、帶著餅和魚的小孩,還是來自遠方的尋道者。 安得烈與耶穌的親密關係 馬可福音第十三章中的一個故事突顯了安得烈與耶穌的親密關係。當耶穌離開聖殿時,有一個門徒驚嘆於其宏偉,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耶穌回答說:「你看見這些宏偉的建築嗎?這裏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後來,當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著聖殿而坐時,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私下來問他說:「請告訴我們,這些事什麼時候會發生?這一切事將要成就的時候有什麼預兆呢?」這一刻表明安得烈是耶穌親密門徒圈子中的一員,他們渴望更深入地理解耶穌的教導和他對未來的計劃。 安得烈在耶穌復活後的使命 在耶穌受死和復活之後,復活的基督教導安得烈和其他門徒。他們親眼目睹了祂升天歸父,並等候五旬節聖靈的澆灌。在聖靈的能力裝備下,安得烈接受了傳揚福音的使命,成為了早期教會中偉大的宣教使徒之一。 根據傳統,安得烈的事工足跡遍及廣闊地區,包括西徐亞(Scythia,在希腊古典时代,古希腊人对其北方草原游牧地带的称呼。这个区域为欧洲东北部至黑海北岸,经中亚草原一直延伸到他们不知道的领土之外,这整块区域都被古希腊人称呼为斯基提亚,包括了东欧大草原、中亚与东欧等地。今烏克蘭和俄羅斯西部)、希臘——特別是帕特雷和亞該亞城——小亞細亞(今土耳其),以及色雷斯(今保加利亞和部分希臘地區)。他為傳播信仰而不懈努力的精神,為他贏得了「希臘人的使徒」和「西徐亞人的使徒」的稱號,並在這些地區被尊崇為主保聖人。 傳說安得烈在傳教旅程中行了許多神蹟,包括醫治病人、驅魔,甚至使死人復活。在希臘帕特雷,相傳安得烈使羅馬總督的妻子皈依基督。這個大膽的舉動最終導致了他殉道。 安得烈之死 安得烈約在公元60年於帕特雷殉道,當時是尼祿皇帝統治時期。根據傳統,安得烈出於謙卑,請求不要像耶穌那樣被釘在標準的十字架上,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以與主相同的方式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他被綁在一個X形的十字架上。這延長了他的痛苦,但使他能夠繼續向圍觀者傳道。這種獨特的斜十字架,後來被稱為「聖安得烈十字架」,成為了他的信仰、謙遜和對基督堅定不移的委身的有力象徵。 聖安得烈的傳承 在他殉道之後,當地基督徒敬奉安得烈的遺體。他的聖髑最初保存在帕特雷,當地為紀念他而建造了一座教堂。如今帕特雷的聖安得烈教堂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朝聖地,收藏著包括他的頭骨和部分十字架在內的聖髑。 聖安得烈的聖髑 公元357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皇帝下令將許多使徒和早期聖徒的聖髑遷移至君士坦丁堡,以建立該城市成為羅馬帝國的靈性中心。聖安得烈的聖髑,包括他的骸骨,被移至聖使徒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與其他使徒如聖路加和聖提摩太一同供奉。 在1208年十字軍東征期間,卡普阿的彼得樞機主教(Cardinal Peter of Capua)將安得烈的許多聖髑從君士坦丁堡帶到意大利的阿馬爾菲(Amalfi)。這些聖髑被安置在聖安得烈大教堂,至今仍保存於此。一些聖安得烈的聖髑也被帶到羅馬。梵蒂岡在聖彼得大殿中收藏了他的部分聖髑。1964年,教宗保羅六世將這些聖髑的一部分歸還給希臘東正教會,以示合一之意。這些聖髑被送回希臘帕特雷,現今在聖安得烈堂中受到敬禮。 帕特雷的聖安德烈座堂,裏面供奉有聖安得烈聖髑。 蘇格蘭 聖安得烈是蘇格蘭的主保聖人,據傳在四世紀時,一位名叫聖雷古魯斯(又稱聖魯爾,Saint Regulus or Rule)的修士將他的部分聖髑帶到了現今被稱為聖安德魯斯的地區。該城鎮後來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敬禮中心。安得烈的斜十字架(X形十字架)其後成為了蘇格蘭的國家象徵。 蘇格蘭旗幟 根據傳說,安得烈在公元832年的一場戰役中顯現在烏恩格斯二世國王(King Óengus II)的異象中。據說一個白色的斜十字架出現在天空中,激勵蘇格蘭軍隊取得勝利。這一事件確立了安得烈作為該國主保聖人的地位,並導致斜十字架被採用在蘇格蘭的國旗上。 慶祝聖安得烈瞻禮的方式 閱讀提及聖安得烈的福音章節:約翰福音1:35-42(安得烈遇見耶穌),馬太福音4:18-22(安得烈和彼得蒙召),約翰福音6:8-9(五餅二魚的神蹟) 與家人一起反思安得烈引領他人歸向耶穌的角色。在你的生命中,誰需要同樣的邀請? 帶領他人歸向耶穌:從聖安得烈得到啟發,思考你的家庭如何能夠引領他人認識基督。這可以是邀請朋友去教堂,分享一頓飯,或是對有需要的人施以善意之舉。 製作聖安得烈十字架:與孩子們一起用樹枝或手工材料製作一個簡單的X形十字架。將它作為餐桌的裝飾中心,或用來提醒大家記念聖安得烈的謙遜與忠誠。 製作克拉納漢(Cranachan)甜點:在聖安得烈瞻禮日這天,作為蘇格蘭的主保聖人,人們會以傳統蘇格蘭菜餚來紀念他。其中之一就是克拉納漢,這是一道由烤燕麥、覆盆子、奶油和威士忌製成的傳統蘇格蘭甜點。 Cranachan 材料 ⅓ 杯切片燕麥 ⅓ 杯蘇格蘭威士忌 ¼ 杯切片燕麥 2 杯新鮮覆盆子 3 湯匙蘇格蘭威士忌 3 湯匙蜂蜜 2 茶匙糖 2 杯重奶油 製作說明 ...

December 2, 2024

2024年降臨節默想

2024年降臨節默想 序言 降臨第一主日:禮拜日、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禮拜六。 降临第二主日:禮拜日、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禮拜六。 降临第三主日:禮拜日、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禮拜六、 降临第四主日:禮拜日、禮拜一。 聖誕望日。 救主聖誕日。 返回「總目錄」

December 2, 2024

2024年降臨節默想·序言

將臨期並非最難理解的節期,但或許是最難忠實遵守的。這是一個懺悔的季節,需要以禁食、施捨和祈禱相伴,既回顧基督第一次降臨,又期待祂的第二次降臨。然而,這個節期恰逢世俗文化早早沉浸在聖誕慶祝氣氛之中的時候。在將臨期莊嚴的主題面前,已經築起了一道由糖果手杖、金色飾帶和薄荷拿鐵所構成的屏障。 然而,在這個通往聖誕節的「小齋期」期間,基督徒獲得了在盛宴前禁食的機會。在此時此刻,我們被挑戰要比平常施予更多的捐獻。此時此刻,我們專注於熱切的祈禱。 本靈修書中的默想內容由安立甘美國教省的聖職人員、女執事及其他為上帝國度勤勉工作的人士所撰寫。這些作品遵循1928年《公禱書》中所指定的早晚禱課經文,旨在加強您未來數週的生活準則。由於本靈修書是由阿帕拉契教區所呈獻,讓我在此表達我們的期盼:願將臨期成為一個真誠且富有意義的準備時期,以迎接道成肉身的盛宴。我祈禱當我們最終同聲歌頌「主已降臨」時,這將成為每一位真正喜樂與平安的盛宴,並且確實以最宏偉的方式為世界帶來「喜樂」。 Father Paul Rivard Dean of Appalachia, Rector of Saint George the Martyr Simpsonville, SC

December 2, 2024

降臨第一主日 禮拜一,12月2日

早禱,第二經課,馬可福音1:1-13(1943年日課經課表) 正如以賽亞先知書上記着:「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為你預備道路。在曠野有聲音呼喊着: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馬可福音 1:2-3 和合本2010) 施洗約翰是個有趣的人物。他的母親是我們主的母親的表姐。雖然他的故事發生在新約時期,但他被視為最後一位舊約先知。約翰的穿著怪異,飲食習慣特殊。這些特徵使他在許多方面成為標誌性人物。他也十分勇敢無畏。他不懼怕向當時的權貴、有權勢的人和民眾傳講上帝的真理。他不僅宣講真理,更身體力行。他之所以如此勇敢,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一生的使命就是預備彌賽亞的道路,並宣告祂即將來臨。他的一生使命在出生前就已確立。除了明白自己的使命,他真正的力量來自上帝。約翰始終專注於上帝,唯獨上帝。他仰望天堂,而不是俯視地面。他以上帝為標準,而非人。 這些經文對現代基督徒的召喚,與對約翰的召喚同樣重要。我們都知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充滿黑暗和罪惡。像約翰一樣,作為基督徒,我們的職責就是將基督的光帶給周圍的人。這個使命是對我們所有人的呼召,無論是聖職人員還是平信徒。如果我們真誠地愛我們的主,我們在這件事上別無選擇。我們被呼召的使命就是預備主的路,修直他的路。這意味著我們要在言語和行為上都作上帝的見證。這個世界正在迫切尋求上帝。儘管表面上世界似乎與教會對立,但它確實渴望上帝的子民活出真理。 我們活出上帝的呼召的方式就是與祂保持連結。作為安立甘宗的信徒,我們有幸擁有《公禱書》這份豐富的傳統遺產。《公禱書》為我們提供每日的經文和祈禱,以規範我們的生活並與上帝保持連結。誦念日課並閱讀所選的經文,為我們提供了生活的節奏,使我們有力量持守主的教導。與三位一體的上帝保持緊密連結,是我們成功過基督徒生活的唯一途徑。我們必須效法約翰的榜樣仰望基督,祂是我們信仰的創始成終者,並與世界分享這信仰。 傑森·麥金尼斯 會吏 聖科倫巴堂,安立甘美国教省,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 2024

降臨第一主日 禮拜二,12月3日

早祷-第一经课-以赛亚书2:1-5(1943年日課經課表) 他必在萬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民族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以賽亞書 2:4 和合本2010) 降臨期是一個讓我感覺徘徊於兩個世界之間的時刻。這些經課與誦讀呼召我們停下腳步,透過悔改來預備基督的來臨,其中充滿審判與基督再來的應許的景象。然而,周遭世界的景象卻推動我們匆匆略過這一切,直接在聖誕節圍繞在馬槽前。在這匆忙掠過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錯失對一個得贖的世界和秩序所帶來的完全盼望。 以賽亞書的這段經文在二十世紀因被引用於國際聯盟的成立而聲名大噪,同時也被寫入聯合國憲章中。1959年,蘇聯捐贈了一座鐵匠將劍打成犁頭的雕像。聯合國的成立是懷著這段經文能在我們這個時代成為現實的希望。然而,這個願景至今仍未實現。就在我坐下來寫這篇靈修文章之前,我剛參加了一個完全致力於學習戰事和對另一個國家「舉起刀劍」的會議(我目前擔任隨軍會長)。 在這個回顧馬槽,同時又期待基督再來的過渡時期,重複這段經文似乎顯得毫無希望。然而,我們可以藉著活出得贖子民的樣式,成為一個得贖世界的縮影。我們可以成為盼望的使者、和平的使者,以及和好的使者。 基督徒平信徒謝恩·克萊伯恩,在費城內城區生活和服事,幫助那些受暴力影響的人,並呼籲受害者選擇和平而非報復。卡普恩神父(Fr. Emil Kapaun)在韓國戰俘營中分發食物、調解糾紛,並宣揚希望,直到他因病去世。他的戰俘同伴說他從未向絕望或仇恨屈服。大衛·奧格斯伯格博士(Dr David Augsburger)為數以千計在心痛與苦難重擔下掙扎的人提供牧養關懷與輔導,幫助他們在寬恕與和平中找到自由。 這只是三個簡短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我們可以提及的人,以及無數我們不認識的人,他們向這個被暴力撕裂的世界展現了和平的希望。他們之所以能夠提供另一條道路,是因為他們知道上帝終將施行審判,使萬事歸正。 有一天,我們真的會放下武器,不再學習戰事。在那榮耀的日子來臨之前,願我們活出並向周遭世界展現那將要來臨的和平盼望。 傑米·允修 神父 救世基督堂,安立甘美国教省,喬治亞州,華納羅賓斯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 2024

降臨第一主日 禮拜日,12月1日

早禱,第二經課,希伯來書12:14-29(1943年日課經課表) 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要像受造之物一樣被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能常存。(希伯來書 12:27 和合本2010) 對墮落的人類來說,這個千古難題一直深深困擾著虔誠的古人,但現代後的基督徒卻幾乎不曾思考,那就是「一與多」的問題。這個概念源自柏拉圖,基本上概括了兩個截然不同且分離的維度或本質如何能夠產生關聯的困境。簡單來說,上帝與人如何能夠結合、合而為一,或者至少從人的角度來說,如何能有不完美的互動?柏拉圖和他更偉大的學生亞里士多德都認為,兩者之間最終和永恆的和解是令人懷疑且不太可能的。然而,他們對哲學的貢獻是我們可以稱之為次善之策的東西,也就是在人活著的時候,將神性轉化為人性美德的方式。 古人是智者。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探索者和追尋者,他們永遠不停止對宇宙奧妙和人類靈魂之謎的驚嘆。他們研究歷代以來人類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也就是自然界以及人類對它的思考。他們所確信的言論,始終建基於心靈從自然通向上帝的旅程。對他們而言,上帝的存在就是那賦予並定義一切自然界的思維。 那麼,這與降臨期有什麼關係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切的關係。希伯來書的作者無疑是位柏拉圖主義者。在他生命中的某個階段,他必定經歷過一種痛苦的張力,在他所認識的上帝與他自己的人性之間,在上帝對萬有的思維與他對此的微弱模仿之間。或許,他帶著敬畏之心思索著,人與上帝是否能在超越時空的境界相遇,在那裏生命從死亡走向與上帝永恆同在的新生。 我們所知道的是,他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當他的理智無法企及時,他的信心卻因發現上帝之子降臨的記載而誕生。他發現上帝自己,藉著基督的位格,從天降臨,完美地將神聖之道轉化為人的生命,使人與上帝和好。他還發現,人類傾向犯罪的本性——總是為轉瞬即逝之事而動搖、困擾和分心——才是阻礙人與上帝結合的真正障礙。但在耶穌基督的降臨中,希伯來書的作者發現了一位在思維與本性分裂中與自己合一的位格。他發現,因人的罪而分裂的事物,藉著基督得以合一,這不僅是遠距離的認知,更是具體的生活體驗,在時空中被擁抱,為要與天父永恆相交。這信心永不動搖,因為上帝正在為我們做我們自己無法做到的事(互誠會大書)。如今,人可以在耶穌基督裏,將上帝的存有和思維轉化為恩典的方式與榮耀的盼望。 威廉·馬丁 神父 聖米迦勒與諸天使堂,安立甘美国教省,北卡羅來納州,亞登市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