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四,12月19日

早禱-詩篇 96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為他來了,他來要審判全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信實審判萬民。(詩篇 96:1、13 和合本2010) 在降臨期間,我們往往主要關注我們的主和救主作為嬰孩降生在馬槽裏。但這也是我們應當為主和救主的第二次來臨做好準備的時候。 “因為他來了,他來要審判全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信實審判萬民。” 他要審判「全地」、「世界」和「萬民」:這就是指著我們。我們將被他的「真理」所審判。耶穌就是那真理。我們將如何面對這真理的衡量?我們會有清白的良心,還是會試圖掩飾不潔的良心? 在降臨期間善用悔罪復合禮是潔淨我們良心的最佳方式。「什麼?!要去告解?!你的意思是要向神父大聲說出我的罪過?!」是的。親耳聽到自己列舉罪過,才是真正地承認這些罪。將它們從心中卸下並交託給主,這是唯一的方式。 「但是要向神父告解?!當他聽到我做過的所有壞事時,他會怎麼想我?」我們必須記住,神父是「代表基督」——他是基督的代表。他與我們互動時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基督的身份。那麼,他會對我們的罪「怎麼想」?他會像基督所想的:「你的罪得赦免了。」我們是透過神父從基督那裏得到寬恕,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聽到赦罪的話語並確信無疑。 告解並不會造成傷害,即使有些不適,那也是「好的」不適,能喚醒我們並使我們更親近我們的主和救主。通過忠實地完成由基督藉由神父分派給我們的補贖,我們就能帶著如釋重負的心情重返世界;不僅是因為那個「考驗」結束了,更是因為我們明白真理並真正得到寬恕。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我們所唱的這首新歌就是全能者愛我們;因為我們被愛,所以我們得赦免。降臨期最受歡迎的聖詩之一是「以馬內利來臨歌」;現在我們可以唱出真摯的心意。我們渴望他的來臨,好讓我們能與「全地一起向耶和華歌唱」。我們不必懼怕他「來審判全地」、「世界」和「萬民」,因為作為基督徒,我們被愛,所以得蒙赦免。 願這個降臨期為你充滿真理。 琳達·伯恩斯 姊妹 聖阿爾班座堂,安立甘美國教省,奧維多市,佛罗里达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日,12月15日

早禱-第二經課-路加福音1:57-ff 撒迦利亞的口立刻開了,舌頭也鬆了,就開始說話稱頌上帝。(路加福音 1:64 和合本2010) 撒迦利亞的沉默已被聚集慶祝的人群的寂靜所取代,他們敬畏地聆聽著,張著嘴望著這位長期保持沉默的人。很可能沒有人預料到這位老人會有這樣的表現。畢竟,他不是被上帝懲罰了嗎?而且還是在聖殿裏!是的,上帝確實賜給了撒迦利亞他長期祈求的孩子,但這位在上帝面前被視為義人,一直無可指責地遵行主的一切誡命的人,卻被他所事奉的上帝變成了一個聾啞人。 他對加百列的信息作出回應,基本上是在要求另一個神蹟。像撒迦利亞這樣的聖殿祭司,為何會以這種方式回答呢?會不會是因為多年來看似徒勞無功的祈禱,讓他失去了希望?也許他的禱告已變成例行公事,只是一種行為而已,他的信心動搖了。之後情況變得更糟。然而,此刻的他卻容光煥發,突然開口歌唱,聲音隨著每個字越發響亮。在這九個月被迫保持沉默的日子裏發生了什麼,讓他現在既是先知又是詩人? 我不能確定,但根據從他靈魂深處湧現的讚美詩,我是這樣推測的。他想起了一些事。他記起了自己是誰,他的上帝是誰,像他之前的大衛王一樣,他向主呼求,並「在主面前謙卑自己」(詩篇30:8)。他不再為所缺乏的哀傷,開始盤點自己所擁有的。當他思緒與失望的喧囂平息時,他遇見了他的上帝。 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常說:「上帝是寂靜的朋友。」在整本聖經中,寂靜常常是上帝偉大作為的前奏。在寂靜中,上帝信實地對待撒迦利亞,並向他施恩。祂引導撒迦利亞重返聖經。祂幫助他將聖經與加百列所傳的信息聯繫起來。 這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那個孩子,那在曠野呼喊的聲音,為主預備道路(以賽亞書40:3)。這就是他的兒子,將宣告瑪拉基所說的「公義的太陽」(瑪拉基書4:2),就是撒迦利亞優雅地宣告已經來臨的「從高天升起的晨光」。透過上帝賜予的沉默,撒迦利亞領悟到,那長久等待的時刻已經來臨。他的心靈與聲音怎能不高昂?這不是懲罰,而是恩賜。藉著撒迦利亞,上帝賜給我們一份特別適合將臨期喜樂主日的禮物,讓我們也能與所有信徒一同歌頌救恩的喜樂,歌頌那「從高天臨視我們的晨光」,以及祂必再來。 克萊爾·布尔吉斯 女執事 聖保羅堂,及學校,安立甘美國教省,墨爾本,佛羅里達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三,12月11日

晚禱-第一經課-以賽亞書12章(1943年日課經課表) 「看哪!上帝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在那日,你們要說:「當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宣告他的名已被尊崇。(以賽亞書 12:2-4 和合本2010) 在閱讀聖經時,放慢腳步並讓我們的想像力發揮作用是很有益處的。我們的想像力不僅僅是用來編造幻想的工具,它也是讓我們在所謂的「心眼」中形成畫面的能力。特別是在舊約聖經中,由於經文充滿比喻和明喻,上帝要向我們展示的意義往往最能透過圖像來表達。我們很少得到明確的定義,更多時候上帝是給我們一幅圖畫。 在以賽亞書的前半部分,先知必須向他的子民傳達一個令人不安且難以接受的信息,充滿悲傷和黑暗、火焰與痛苦。以賽亞反覆強調——以色列的未來充滿禍患。請花點時間數一數在第五章中這個詞出現了多少次。 以賽亞用許多方式表達這個信息,但意思始終如一:罪帶來苦難。而以色列已經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苦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上帝子民最低落的時刻,先知在第十一和十二章中給了我們越來越清晰的希望曙光。雖然以色列不忠的後果是嚴重的,但將有一位要來徹底終結苦難的主。祂的出現將如同黑暗中突然閃現的光明,祂的來臨將激發出崇高的頌歌。與以色列腐敗的統治者形成對比,「他必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地上的謙卑人」(以賽亞書11:4)。與當代的風氣相反,祂必遵行並持守上帝的誡命,因為「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祂必以智慧、聰明、知識和敬畏耶和華來治理。 就在此時,以賽亞暫時停止宣告禍患,轉而宣告上帝自己將成為祂子民的拯救,並想像這些蒙福的子民將要唱的歌。在第十二章中,以賽亞做了所有充滿喜樂的人都渴望做的事:他譜寫了一首讚美詩。在他的詩句之間的短暫停頓中,他用了一個優美的意象來描繪被上帝拯救的經歷。與書卷開頭反覆描繪的乾旱悲傷形成對比,我們看到一口井,和一個歡欣鼓舞的打水者,正在汲取他所渴望的、能解他重度乾渴的水。想像這個畫面。想像有人正在井邊打水,或許正拉著繩子,為他所汲取的水而喜樂洋溢。現在,想像你握著繩子,從救恩之井中打上來的水桶就是為你預備,供你暢飲的。 罪仍然帶來痛苦,我們的罪仍然會有後果。但讚美上帝,祂已應許解我們的渴,當我們發現祂是我們的救恩時,那一刻必充滿喜樂。正如祂第一次來臨一樣,祂再來也必如此。所有的人啊,要歡呼喜樂! 托马斯·菲克利 先生 聖鄧斯坦研究院院長,罗斯兰德,弗吉尼亚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五,12月13日

早禱-詩篇 73 我這樣愚昧無知,在你面前如同畜牲。然而,我常與你同在;你攙扶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你必接我到榮耀裏。(詩篇 73:22-24 和合本2010) 比起今天是13號,星期五(譯者注:西方很多人認為13號星期五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這件事,更重要的是今天是聖露西的瞻禮日。露西生於西元283年的貴族家庭,其名意為「光明」,自小在基督教信仰中長大,並決定將生命奉獻給基督,過著獨身生活,致力於照顧窮人。她以美貌聞名,尤其是她那雙閃耀著內在美善光芒的眼睛。據說她因對基督的愛而散發出光輝。這是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最嚴重的時期,許多基督徒躲在敘拉古地下墓穴中避難。露西亞為這些躲在黑暗中的人送去食物和水,由於雙手都拿著食物和飲水,她便在頭上戴著一個編織花冠,上面插著蠟燭照明。她的家人已為她安排婚事,但她將嫁妝全數施捨給窮人,結果她的未婚夫向總督告發她是基督徒。 她不只有外表的美麗;在所有人眼中,她似乎都散發著信仰的光芒。總督威脅她並下令將她送到妓院,但她堅定不移。總督試圖將她燒死,但木柴卻怎麼也點不著。總督震怒之下,下令挖出她的雙眼。儘管遭受了種種酷刑,她依然不屈不撓,最後終因頸部被劍刺穿而殉道。她與其他殉道者一同在《安立甘彌撒經》的聖餐禮的祝文之中被紀念。在許多國家,聖露西日都會舉行遊行,由一位戴著蠟燭皇冠的年輕女子在黑暗中引領。在安立甘的年曆之中,她的瞻禮日特別重要,因為這一天決定了冬季齋期的時間:在她的慶日之後的禮拜三、禮拜五和禮拜六,為冬季齋期,在此期間教會為那些準備接受聖職之人祈禱。 儘管今天的詩篇一開始哀嘆邪惡和不敬虔之人的昌盛,但當詩人宣告上帝堅定不移的信實時,語調戲劇性地轉變。當我們今天做早禱時,讓我們記住基督徒信實、見證,以及最重要的是勇氣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也在分享基督的光。 聖露西祝文:上帝,我们的救主啊,我們歡喜快樂地紀念蒙福的童貞女聖露西的節日,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使我們得以學習效法她的一切虔誠愛主之情。這都是靠著我主耶穌基督。阿們。 理查德·畢格伊·薩特 神父 殉道者聖喬治堂,安立甘美國教省,辛普森維爾市,南卡羅來納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六,12月14日

早禱-第二經課-馬可福音4:30-ff 耶穌又說:「我們可用甚麼來比擬上帝的國呢?可用甚麼比喻來說明呢?它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裏的時候,雖比地上所有的種子都小,但種下去以後,它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可以在它的蔭下築巢。」(馬可福音 4:30-32 和合本2010) 降臨期是一段祈禱和默想的時期,期待著基督的降生以及祂最終迎接祂的新婦——教會的重臨。 作為安立甘宗的信徒,我們相信祈禱與查考聖經是密不可分的。若我們在研經與禱告中運用芥菜種的概念,試想主將如何使這投資成長。我們在降臨期的靈修所作的投資,必將在整年中帶來豐碩的成果。 當我們在公禱書中誦讀祝文作為閱讀新舊約經文的序言時,我們實際上是在以禱告的心閱讀上帝的話語。 請思考克蘭麥主教所寫的降臨期第二主日的祝文,這是我在任何教導的場合時最喜愛使用的禱文: 當受讚美的主啊,主要教訓我們,曾使諸卷聖經著成。求主使我們能聽、能讀、能記、能學,心裏思想明白,就因從主聖言所得的忍耐和安慰,可以恆心堅守上帝借我主耶穌基督所賜與我們永生的盼望。聖子與聖父、聖靈,一同永生,一同掌權,惟一上帝,永無窮盡。阿們。 這是多麼美好的禱告,我們每次研讀上帝的話語時都可以使用。「主啊,求祢開啟我屬靈的眼睛和耳朵,讓我在這學習的時刻能領受祢要給我的一切。」若我們單純地祈求,就必得著祂為我們預備的。問題在於:我們要如何運用從研經中所獲得的洞見與理解?這些賜予我們是有目的的。我們不應該把光藏在斗底下,反而要成為世上的光,以完成祂的旨意並實現大使命的託付。 分享你的信仰時,你會感到擔憂或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嗎?你會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踏出這一步嗎?你會想:「哎呀,要是我犯了錯怎麼辦?」分享福音是我們的責任;至於主要如何運用我們的努力,那是祂的事。若我們把光藏起來,就難以發光照人。 傳福音就像學習樂器一樣,需要練習。我們第一次拿起樂器時不會就成為演奏大師,但透過練習,我們終能成為熟練的音樂家。 當你閱讀這些每日靈修時,我為你祈禱,願主賜予你勇氣並堅固你,使你分享福音給失喪者的恐懼減少,並能勇敢地把握每個分享的機會。 韋爾·金斯 會吏 救世主基督堂,安立甘美國教省,華納羅賓斯市,喬治亞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四,12月12日

晚禱-第二經課-啟示錄14:1-13(1943年日課經課表) 我又看見另一位天使在空中飛翔,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邦國、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他大聲說:「要敬畏上帝,把榮耀歸給他,因為他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要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水源的主。」(啟示錄 14:6-7 和合本2010) 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最喜歡的漫畫人物是蝙蝠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蝙蝠俠幫助五歲的我克服了對黑暗的恐懼。要記住,這是五歲小孩的邏輯:在漫畫中,其他英雄都穿著鮮艷的服裝,明顯表明他們就是英雄。像超人這樣的英雄們總是穿著顯眼的顏色和標誌出現,代表著正義與善良,並伸張正義。罪犯逃離他們是為了避免被抓;但他們並不害怕這些英雄。他們真正害怕的英雄是蝙蝠俠。漫畫常常把蝙蝠俠描繪成一個躲在黑暗中的人;罪犯害怕他,因為他們知道被逮捕只是最輕微的後果。老實說,他們寧願面對警察也不願面對可怕的黑暗騎士。作為一個小孩子,想到黑暗中可能潛伏著某個讓壞人比讓我害怕更害怕的存在,這種想法反而讓人感到安心。我想,走廊盡頭的那個黑暗衣櫥裏可能有怪物,但也很可能是蝙蝠俠在守護著我。對於一個五歲孩子的邏輯來說,這完全說得通。 儘管長大後可能會幫助我們擺脫對黑暗的恐懼,但在我們周遭的世界中,仍然時常存在著許多令人恐懼的事物。我們很容易執著於世界上對基督福音的反對、各地教會所遭受的迫害,或是我們文化中已被摒棄的道德準則,這讓我們不禁懷疑,第一次降臨時溫柔謙和的耶穌,究竟能為此做些什麼。然而,使徒約翰(或今天第一課中的以賽亞)的異象提醒我們,那位看顧我們的主,正是世界其他人將會感到更加畏懼的那一位。耶穌說,我們的懼怕應當留給那位能夠毀滅身體和靈魂的主(馬太福音10:28;路加福音12:5)。主耶穌基督在他第一次降臨時是如此溫和,以至於我們有時會忘記他為了親近人類而做出了多大的屈尊。那位曾抱著孩童在膝上,在復活後為門徒預備早餐的耶穌,也將「帶著榮耀再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度永無窮盡。」 在這降臨期,我們適當地記住上帝之子在道成肉身時如何擱置了他的「可怖性」,好讓我們得以認識他;然而這只是暫時的,為要讓我們對那位世人更應當懼怕其能力的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這位大能的上帝以極大的關愛看顧他的兒女,這應當減少我們對其他一切事物的恐懼。 艾倫·奧特 會吏 聖阿爾班座堂,安立甘美國教省,奧維多,佛羅里達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四主日 禮拜一,12月23日

早禱-詩篇 116 主啊,你救我的命脫離死亡,使我的眼不再流淚,使我的腳不致跌倒。(詩篇 116:8 和合本2010) 在我服役陸戰隊期間,我們收到任務指令,這是關於我們將要執行任務的命令。這些指令以最概括的方式下達,然後交給地面部隊去執行。在今天早晨的詩篇中,詩人向我們闡述了上帝對道成肉身的使命指令。 上帝的兒子為何甘願取了人的肉身?在今早的感恩詩篇中給了我們答案。祂來是為了救我們的靈魂脫離死亡,使我們的眼不再流淚,使我們的腳不致跌倒。 從道成肉身開始,經歷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生、死與復活,上帝的首要使命就是救贖全人類;也就是要救我們的靈魂脫離死亡,這死亡是沒有人能戰勝的大敵,是人與上帝之間那道無法逾越的鴻溝。為了拯救我們脫離與上帝的隔絕,我們的主降世為人,成為我們中的一員,好讓祂能夠為我們面對死亡並戰勝死亡。若沒有耶穌基督,我們都將在罪中滅亡。 我們的主不僅在我們生命終結時帶給我們靈魂的救贖,祂也影響我們在世上的生活。作為基督徒,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未來的救恩;我們在世上也得到安慰。即使在我們落淚的時刻,尤其是在那些時刻,我們的主都與我們同在。祂深知受苦的滋味;祂邀請我們把一切使我們流淚的事都交託給祂。 最後,祂引導我們的腳步,使我們不致跌倒。基督徒在接受基督進入生命之後的使命,就是走在主的道路上。跟隨祂的腳步。避開犯罪的坑洞與絆腳石,選擇上帝恩典所開闢的道路。我們逐漸明白祂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道路,能使我們免於許多掙扎和自我傷害。我們在上帝的話語中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使我們不致跌倒。 儘管詩篇116中的使命指令是以最概括的方式表達,我們的主卻完美地執行了這個指令。祂降臨在敵軍陣地後方,開始了祂拯救生命的使命。世界的救主就這樣在黑暗中降生,準備與敵人展開爭戰。願我們也能如同詩人一樣,為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獻上感恩。阿們。 史考特·葛林 神父 聖十架堂,安立甘美國教省,法拉格特,田纳西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四主日 禮拜日,12月22日

早禱-第二經課-路加福音3:1-17 「在曠野有聲音呼喊着: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筆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肉之軀的,都要看見上帝的救恩!」(路加福音 3:4b-6 和合本2010) 在主降世數世紀之前,先知以賽亞從「在曠野中呼喊的聲音」發出了響亮的呼召。這個預言提出了一個迫切的要求:「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我想有人可能會聲稱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抱怨說當一個遙遠的中東曠野被用作比喻王者降臨的隱喻時,變得難以理解。再者,在這個國家,我們選舉產生政府,而現存的王室人物大多只是整體文化中的裝飾品。所以,這就是了,我們似乎不知道「預備主的道路,修直他的路徑」是什麼意思——但事實上,我們知道。我們非常清楚這是什麼意思。 當我們聽到聖路加引用以賽亞關於基督降生的下一段話時,我們可能又會假裝不理解。「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描述了一個超現實的環境,除了那些在中西部平原長大的人之外,任何人都會說這屬於幻覺般的景象。 我在薩斯喀徹溫省的平原長大,我可以見證一個沒有山脈和山谷的地貌所產生的效果。首先,一旦人離開了市區範圍,沒有任何建築物阻擋視線,地平線就是真正的地平線。當山谷被填平,山嶺被削低,一切盡收眼底,只有地球的曲度才會阻礙我們看得更遠。其次,這樣的地貌會有完全筆直的道路和高速公路,我說的是完全筆直。 當先知以賽亞的話在聖路加福音第三章中重複出現時,我們可以假裝感到困惑,但我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著主——「在祂面前,所有的心都是敞開的,所有的慾望都是已知的,沒有任何秘密可以隱藏」——正給予我們機會去預備並使自己準備好迎接即將發生的事。一切都將被看見和知曉。耶穌後來談到「掩蓋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隱藏的事也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2)的那一天,現在就給我們機會悔改並相信。祂給我們機會停止假裝我們不明白。我們的主正以直接的方式來到我們中間,以致無處可藏。願我們能成為那些歡迎這一天的人中的一員,並為得知「凡有血肉之軀的,都要看見上帝的救恩」而歡欣。 保羅·立維德 神父 殉道者聖喬治堂,安立甘美國教省,辛普森维尔,南卡罗来纳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二,12月10日

晚禱-第二經課-啟示錄12;1-12(1943年日課經課表) 天上出現了一個大兆頭:有一個婦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冠冕;她懷了孕,在生產的陣痛中疼痛地喊叫。(啟示錄 12:1-2 和合本2010) 乍看之下,啟示錄中的這位婦人似乎與我們所知的聖誕故事有些不相符。這裏所描述的人物確實就是大約兩千年前在伯利恆城生下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蒙福童貞女馬利亞。然而,我們從聖經和傳統中所認識的馬利亞——約阿希姆和安娜的女兒、伊麗莎白的表姐、住在拿撒勒並許配給約瑟的馬利亞——似乎並不如此描述般的威嚴。畢竟,這位童貞母親是溫順謙卑的,是一位卑微的使女。 但在上帝救贖的故事中,事物往往並非表面所見,至少一開始是如此。就像法老統治下的摩西、兄弟中的約瑟,或是亞他利雅女王統治下的約阿施,基督以真正王子的身份暗中降臨,為要戰勝那篡位者——魔鬼——及其一切作為。但是篡位者通常不會輕易放棄權力,在這個故事中,那獸對耶穌必然的勝利充滿憤怒,率領三分之一的天使發動最後一次叛亂。使徒約翰向我們展示接下來發生的事:天使長米迦勒率領天軍與龍和他的使者展開決戰,並取得勝利。 這是基督首次降臨的天上視角,是我們所知甚少的歷史屬靈實相。我們用屬地的眼光看到聖家在客棧無處投宿時的卑微。但在啟示錄的屬靈異象中,我們發現一位要「用鐵杖治理萬國」的彌賽亞,以及一位「身披太陽」的婦人。啟示錄中這光輝的象徵揭示馬利亞不僅是上帝之母,也是新夏娃,是歷代以來上帝子民的化身,更是教會的預表。 我們得知,在基督升天之後,那婦人逃到曠野,在那裏找到一個「上帝給她預備的地方,使她在那裏得供養」。這就是教會在世寄居的寫照:如同古時的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我們也藉著聖餐和上帝的話語得到天上的糧食滋養。也許在我們各種處境中,魔鬼似乎佔了上風。畢竟,曠野並非一個特別令人安慰的地方。我們可能會受試探,認為自己並未如願地得到充分的保護和供養。然而,約翰的屬靈異象清楚表明,撒但和他的使者已經失敗了,屬靈的邪惡已不能在高處作工,而基督最終的勝利已經完成。這就是我們必須留意的屬靈實相,好讓我們即使在基督徒寄居的卑微處境中,也能效法蒙福童貞女馬利亞的道路,信靠那供應的主,與她一同禱告說:「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譯者注:這段經文,可以參考以賽亞先知書66:7-8的內容:「錫安(她)未曾陣痛就生產,疼痛尚未來到,就生出男孩。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但錫安(她)一陣痛就生下兒女,這樣的事有誰聽見,有誰看見呢?——聖教父一致同意聖母是無痛生產,耶穌基督降生時,在一陣不可思議的光中,就誕生,正如這裏所說的“未曾陣痛就生產,疼痛尚未來到”,就是未經生產的痛苦就誕生了一個男孩,即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而聖母也是教會之母,耶穌在十字架上將自己的門徒委託給慈母,讓門徒稱呼聖母馬利亞為母,而在各各他親眼看見自己的愛子受辱痛苦而死,聖母之心如同西緬所說的,“被刀刺透”,此種痛苦更甚於肉身生產之苦,因此,“錫安(她)一陣痛”,指的是聖母在各各他上的產痛,就生下了教會,即以賽亞先知所說的“就生下兒女”。因此,啟示錄12章1-2節的意思就非常的明確,基督的苦難之中,聖母與之相偕,同受痛苦,就生下了教會。) 凱爾·威廉姆斯 先生 諸聖堂聖職候選人,安立甘美國教省,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9,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一,12月9日

早禱-第一經課-馬可福音2:23-3:6(1943年日課經課表) 他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馬可福音 2:27 和合本2010) 我們都認識法利賽人,他們作為耶穌的對立面流傳至今——那些對猶太律法一絲不苟、吹毛求疵的人,那些自封為忠實守約的猶太人典範的守護者,在第一世紀羅馬統治下的以色列。在福音書中,法利賽人表現為對這位與不當人物來往的新起之秀心存怒氣,他們發現祂在安息日掐麥穗並醫治病人。對法利賽人而言,規條和習俗似乎成為了目的本身——彷彿人是為安息日而造的——這種想法悲劇性地使許多人對他們中間的彌賽亞視而不見。 我想我們也有自己的法利賽人。我們都遇過這樣的人;或許,說實在的,我們自己有時也會表現得像他們。在一些新教的基要派和改革宗圈子裏,教義和思想的絕對正確性被視為至關重要,不管這種傳統多麼缺乏仁愛或喜樂——彷彿神學上的精確性本身就是目的。我們的安立甘宗也不能倖免,尤其是在我們對禮儀崇拜的堅持上。以法利賽人的方式,在威脅要吞沒教會的強大文化和政治變革浪潮中維護我們美好的傳統,可能會成為忠誠的象徵——儘管這種抵抗或許充滿憤怒且毫無喜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忘記禮儀只是集體敬拜和親近上帝的方式。它不是終極目的。 禮儀如同猶太人的安息日,部分目的是透過回應式的敬拜使上帝的子民得到釋放,從而參與並在神聖生命中成長。首先,上帝恩慈地賜予我們生命,單是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感恩。請記住聖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17中的反問:「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這最基本地包括了生命存在本身。要常常提醒自己這一點,特別是在順境之時;生命本身就是上帝美好的恩賜,祂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都在扶持我們。更重要的是,上帝恩慈地救贖我們脫離罪惡——使我們得釋放和醫治——使我們得以首先敬拜祂。當我們如此敬拜時,喜樂的安息與自由的經歷就在我們眼前。當我們參與聖餐禮儀時,我們被重新提升,得到更新並被帶入聖三一上帝安息的神聖生命中,在那裏我們神祕地預嚐將來的生命。我們多容易忘記聖馬太的安慰之言,這話我們在每次彌撒中都能聽到:「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必使你們得安息。」因此,正如我們的主對法利賽人論及安息日時所說的,我們或許也可以這樣說:禮儀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禮儀設立的。 葛蘭特·布若德瑞克 會吏 聖阿爾班座堂,安立甘美國教省,奧維耶多,佛羅里達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