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期间,安提阿的圣米力提(St. Meletius)主教去世,他是一位慈祥之人,曾致力于克服亚流异端所造成的分裂。

821年,阿尼亚纳的圣本笃院长(St. Benedict of Aniane)。圣本笃是一位西哥特伯爵之子。他曾在查理曼大帝的宫廷之中担任侍从和士兵。他进入第戎附近的圣塞纳修道院,在那里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他退休后过着隐士的生活,但门徒纷至沓来,于是他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他被任命为普罗旺斯和加斯科尼一些修道院的监督人,后来又被任命为亚琛附近科尔内利明斯特修院的院长,并在那里指导整个加洛林帝国的修道院改革。他主持了816年在亚琛召开的改革会议,会议决定对所有修道院施行圣本笃会规。他还负责编写了几部重要的早期修院会规集。

1691年,在巴黎,弟兄劳伦斯。其为名尼古拉斯·赫爾曼(Nicolas Herman),在巴黎出生,他的家乡在洛林地区的赫里梅尼尔(Hériménil),位于现代法国东部的卢内维勒(Lunéville)附近。年轻时,赫尔曼因家境贫寒而被迫参军,军队保证了他的伙食和少量津贴。在此期间,赫尔曼经历了一次独特的精神之旅。

1640 年 6 月,尼古拉加入了巴黎的戒律加尔默罗修院。1640 年 6 月,尼古拉加入巴黎的赤足加尔默罗会,成为一名普通修士,圣名为“复活的劳伦斯”(Lawrence of the Resurrection)。他的余生都在巴黎修道院度过,主要任务是在厨房工作,晚年时还负责修理凉鞋。尽管他在生活中和修道院中地位卑微,但他的性格吸引了许多人。他在谈话和书信中传递的智慧后来成为《与神同在》( 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一书的基础。这些对话由一位著名的神职人员约瑟夫·德·博福特(Joseph de Beaufort)神父主持和记录,他在劳伦斯修士去世后编纂了这本书。这本书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中都很受欢迎,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和陶恕(A. W. Tozer)还向其他人推荐过这本书。

上图:印度1971年邮票上印着安德鲁斯的图像。
上图:印度1971年邮票上印着安德鲁斯的图像。

1940年,在加尔各答,查尔斯·弗里尔·安德鲁斯(Charles Freer Andrews),司铎。查尔斯·弗里尔·安德鲁斯被圣雄甘地亲切称呼为“基督忠实的使徒”,他毕生致力于印度和全世界各地受压迫之人和贫穷人之人伸张正义和提供救济。

他于1871年出生于英国的伯明翰,1904年加入印度的剑桥兄弟会,开始在德里的圣司提反学院教授哲学。与他关系密切的印度学生和同事称他为“迪恩班杜”(印度语:Deenabandhu),或“穷人之友”。

安德鲁斯公开批评英国官员对印度人民的种族主义虐待,1913年,他成功调解了马德拉斯的棉花工人罢工,这次罢工原本有可能演变成暴力冲突。当他前往南非帮助在那里的印度人时,遇到了一位名叫莫罕达斯·甘地的年轻律师。甘地的非暴力教导和他对基督教信仰的了解给安德鲁斯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帮助甘地建立了一个致力于和平实践的印度隐修所。他最终回到了英国,并在那里继续讲授社会正义和进行“彻底翻转的门徒训练”(radical discipleship),直到194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