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圣经(11)

Ⅲ、新约全书(6)

C、福音书

在《马可福音》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急迫感。读者会注意到在前几章中经常使用“立刻”(immediately)这个词。上帝的天国似乎正呼啸而来,人们需要尽快笃定投身其中。随着该卷书的继续,这一过程逐渐放慢,并在主于十字架上受难时达到高潮。之后主死而复活,该卷书也收尾了。《马可福音》的第一章中介绍了主的两个头衔:基督和神的儿子。该卷书的这两部分随着我们的主被犹太人称为基督或弥赛亚(8:29),然后被外邦人称为神的儿子(15:39)而达到高潮。在这两个头衔中,我们的主彰显为全人类的救世主,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 《马太福音》是最具犹太色彩的福音书。例如,人们经常注意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成就了是为了实现《旧约》中的预言。同样,《马太福音》也避免使用“上帝”(God)这个词,因为这是当时的犹太人未必能接受的逆耳忠言,而是使用委婉语或意译:例如,《马可福音》或《路加福音》种可能写作“上帝的国”(kingdom of God),《马太福音》通常则写作 “天国”(kingdom of heaven)。 使徒马太(Matthew)这样写可能是为了向犹太基督徒解释耶稣,并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犹太人没有成为基督徒。

《路加福音》是喜乐和圣灵的福音。在《路加福音》中,人们经常唱起歌来。圣路加(Luke)的听众可能大部分是外邦人,所以他去掉了《马太福音》的许多犹太特色,并且毫无疑问的,也去掉了我们的主的原文讲论。《路加福音》是用纯熟的希腊语写成的,并且使用了许多优秀的希腊文学特性,例如“包容性”(inclusion)(即以同样的方式开头和结尾——例如,孩提事迹(Infancy narrative)的部分和本卷福音书都开始和结束于圣殿)。圣路加(Luke)的福音书和他的使徒行传共同表现出强烈的历史神圣感。在他的福音书中,伴随着去往耶路撒冷的长篇描述,一切都逐渐归结到我们的主在耶路撒冷的受难、复活和升天。然后,使徒行传又从耶路撒冷开始,描述了福音的好消息遍传世界的过程,最后于使徒保罗(Paul)来到罗马时结束,福音最终在当时已知世界的中心落地开花。《路加福音》展示了教会为在基督升天和基督再来这段时间中的传教活动。教会的许多节期都基于《路加福音》中的故事: 圣母访亲日(the Visitation)、施洗约翰诞辰日(the Nativity of John the Baptist)、圣诞节(Christmas)、耶稣受割礼日(the Circumcision)、圣母告洁日(the Purification)、易容显光日(the Transfiguration)、耶稣升天节(Ascension)、五旬节(Pentecost)。

《约翰福音》是所有福音书中最具神学色彩的。这卷福音书充满了对比:生与死、光明与黑暗、上帝与撒旦,等等。《约翰福音》的开篇很像《创世纪》,然后描述了世界的再创造(以拉撒路复活为高潮的七大神迹,即对应创世的七天;十字架旁的马利亚被称为“母亲”【Woman】,因为马利亚是新的夏娃,万物的新母亲)。该卷福音显示了我们的主是如何亲自完全更新犹太人的节期和信仰的:例如,在《约翰福音》中,我们的主是在逾越节的羔羊被宰的时刻被钉于十字架的,以此来表明祂才是真正的上帝的羔羊,使灭命的天使远离上帝的子民。在《约翰福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关于主的神性的教导:“……道就是神”(1:1);“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8:58—可对应《出埃及记》3:14);“我的主,我的神”(20:28)。基督徒借着爱服事邻舍(正如《约翰福音》13:4-10中,主为门徒们洗脚)而跟随主进入光与爱的新创造,而这创造已经作为上帝在祂的子民中成长的生命出现在世界上。跟随基督,就得永生。

返回“安立甘公教會之信仰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