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会的历史(2)

Ⅰ、众使徒教父及其著作(2)

虽然帕皮亚斯(Papias)只有零散的章句保存了下来,但新约学者们对它们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圣彼得(St.Peter)为马可福音的成书提供了启发,并且也使圣马太(Matthew)第一次用“希伯来文”(也可能是亚兰文)写成了他的福音书。但是使徒教父们的著作并不都是有趣或重要的。例如,《黑马牧人书》(the Shepherd of Hermas)主要的篇幅都在致力于道德训谕和苦修,并且冗长而乏味。然而,把使徒教父们的著作结合起来,就能够洞见那些最接近新约的时代。 研究基督教教义发展的一个有用的方法是考察异端的历史。异端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在那之前没有被考虑到的。这些问题一旦提出,就会迫使教会思考新事物,并制定和发展其各种理念。此外,古老的异端很少真正地消亡。几个世纪以来,异端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有时几乎不变,有时以新的形式出现。因此,了解教会对早期异端的反应,既有助于展现教会的完整信仰,也能让基督徒对异端的卷土重来防患于未然。

多年来,人们对最早的异端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这些异端著作在正统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时被系统地摧毁了。大多数历史学家不得不从使徒教父们的著作中对这些早期异端的驳斥,以及从下一个时期的正统基督教作者(如圣爱任纽)对他们作品的评论和摘录中,推断出这些早期异端的观点。然而,最近有大量的早期异端文献再次被人们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历史学家们对早期异端的认识。一般来说,最初主要的异端可以分为两种倾向:犹太教化(Judaizing)和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两者在新约中都有预示。

犹太教化:犹太教化其中的一种形式在圣保罗(St.Paul)时代就已经存在,即声称一个基督徒必须遵守犹太律法——保持洁食、遵守安息日,接受割礼(参见诸如:《使徒行传》第15章和《加拉太书》第2章)。另一种形式则是伊便尼派(Ebionitism)。伊便尼派坚持摩西律法的约束力。此外,伊便尼派对基督持“嗣子论”(Adoptionist)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耶稣只是一介凡人,是马利亚(Mary)和约瑟(Joseph)的儿子,在他受洗时或其他时候,被上帝特别祝福或“收养”(adopted)。嗣子论经常以不同形式出现在教会历史上,并且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自由主义新教徒秉持嗣子论。然而,随着基督教逐渐脱离其最初的犹太教母体,犹太教化作为一种异端选项的重要性已逐渐式微。在近代,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和诸如此类的其他教派仍有犹太教化的倾向。

返回“安立甘公教會之信仰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