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就从情绪上来说,比第一章更贴近上帝。本章内不只在意义方面,也在文字上表达出来,上帝是一位发怒的复仇者。忏悔自己的罪和承认上帝的公义,二者在此处虽没有明白说出,但是,在叙述假先知的欺诈和真先知的威吓,已经表现出来了。在本章最后,诗人满怀归向上帝:这是本诗的焦点。

本章分为两段,每段有诗两首。在中间有两节叠句。 第一段(1-10节)哀悼圣城和圣殿的毁灭。 第一首(1-5节)上帝抛弃了自己的脚蹬,荒废了雅各的保障。 第二首(6-10节)圣殿被毁坏,宗教政治中心被毁,其中余下的人民都在悲痛哭泣, 叠句(11-12节):对孩童和吃奶的悲惨命运的哀叹。 第二段(13-22节)哀述悲惨的原因,并且呼吁上帝。 第一首(13-17节)她的痛苦无可比拟,原因是假先知诱惑了她,预言了平安,不劝她悔改。惨剧一幕幕的演出,真先知的话都应验了。 第二首(18-22节)恳求祈求上帝之后,叫上帝回顾这些灾祸是加在谁的身上。

  • 2:1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他将以色列的华美从天扔在地上,在他发怒的日子并不记念自己的脚凳。

上帝因为犹大人的罪恶,把他们沉溺在死亡和痛苦的黑暗之中,圣城本来是以色列的荣耀,他好像天上的一颗明亮的晨星,看见的人都呐喊惊奇。她自负是列国之中为大(1:1),上帝却将她从高位推下,任何轻慢。“脚凳”,是指圣殿和约柜。按着当时一般人错误的见解,上帝无论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圣殿遭受破坏的;但是,事实上上帝却叫外邦人破坏了圣殿,惊醒了他们那种错误见解的迷梦。上帝向人所要的是公义、仁爱和内心的虔诚,圣殿的华丽巍峨,献祭的隆重繁琐,仅是人虔诚的表现,如果人仅顾及外表,而不顾及内心的纯洁,上帝是不悦纳,反而要加以惩罚。

  • 2:2 主吞灭雅各一切的住处,并不顾惜。他发怒倾覆犹大民的保障,使这保障坍倒在地。他辱没这国和其中的首领。

诗人由耶路撒冷瞭望全国被蹂躏的惨状。古代破坏性的战争使全国成为一片焦土,田野荒废。四境各城和保障,在圣城还没沦陷就已经被巴比伦人荡平。在圣城沦陷的时候,西底家王逃到耶利哥平原,被巴比伦人抓住,将他的脸蒙上(以西结书12:12),又加上枷,送到巴比伦。在利比拉当着他的面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和犹大人的首领,最后他惨死于监狱之中。

  • 2:3 他发烈怒,把以色列的角全然砍断,在仇敌面前收回右手。他像火焰四围吞灭,将雅各烧毁。

角:势力,在希伯来的文学之中,角,象征着力量和权势,具体的指的是军队,统帅和君王。“右手”指的是有力的扶持(以赛亚书41:10)。“火焰”指的是战争与饥荒的灾害。

  • 2:4 他张弓,好像仇敌。他站着举起右手,如同敌人,将悦人眼目的,尽行杀戮。在锡安百姓的帐棚上,倒出他的忿怒像火一样。
  • 2:5 主如仇敌吞灭以色列和锡安的一切宫殿,拆毁百姓的保障,在犹大民中,加增悲伤哭号。

按着旧约对上帝的观念,外邦人来灭亡以色列,是上帝主使的(以赛亚书10章,以西结水书23章),外邦人仅仅上帝手中的工具罢了。4-5节描绘上帝像一个战士,张弓,对以色列人加以毁灭和惩罚。“锡安百姓”也翻译为“锡安女子”,指的是全国的百姓;帐幕指的圣城。“悦人眼目的”指的是少壮能作战的士兵。按着中东人的认识,神的任务首先是爱护他自己掌管的城池;但是按照圣经,雅威(耶和华)是全世界的猪,对他的选民爱护更是无微不至。5节中上帝如何这样对待耶路撒冷呢?因为她常常悖逆上帝的爱护,因此,上帝惩罚了她。

  • 2:6 他强取自己的帐幕,好像是园中的窝棚,毁坏他的聚会之处。耶和华使圣节和安息日在锡安都被忘记,又在怒气的愤恨中藐视君王和祭司。
  • 2:7 耶和华丢弃自己的祭坛,憎恶自己的圣所,将宫殿的墙垣交付仇敌。他们在耶和华的殿中喧嚷,像在圣会之日一样。

6节开始哀悼圣殿,“帐幕”指的是圣殿。诗人在这里暗暗的指以赛亚书5:5-6葡萄园的情形。以色列百姓就像不结果子的葡萄园,上帝必要破坏园中的一切设施。圣城已经被毁,圣殿也拆毁,节期和安息日都不能如期举行,宗教和政治完全瓦解;西底家王被囚禁在巴比伦,大祭司西莱雅在利比拉被杀。8节更是凄惨,上帝舍弃了他的祭坛和至圣所,不但如此,也让外邦人唱胜利之歌,就如以色列人在大节期欢呼一样,这对以色列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 2:8 耶和华定意拆毁锡安的城墙,他拉了准绳,不将手收回,定要毁灭。他使外郭和城墙都悲哀,一同衰败。

此处仍然注重,让这里破坏的是上帝。“准绳”的比喻更是刺读者的心,准绳本来是建筑的时候使用的,现在却用来破坏建筑。城市一片瓦砾,残破废墟。

  • 2:9 锡安的门,都陷入地内,主将她的门闩毁坏,折断。她的君王和首领落在没有律法的列国中,她的先知不得见耶和华的异象。

诗人回忆敌人攻城的时候,用攻城锤,攻破了城门,将门闩毁坏;那些残破碎屑,仍堆积在路边。回头在看城中,君王首领已经被掳去,政权瓦解了。被掳的或者留守的人,对律法也不能遵守,特别是献祭的律法,圣殿的祭坛被毁坏后都停止了。以前多少先知代表上帝来劝慰警告百姓,现在也没有了。律法和异象本来是启示的媒介,但是,现在都没有了。也就是表示说,以色列失去了选民的特征。诗人在这里描绘圣城毁灭了之后欧,荒凉悲惨,不堪回首。事实上,犹大仍旧是有先知——耶利米,在巴比伦被掳之地拥有以西结执行先知的任务。“她的先知不得见耶和华的异象”,不是说以色列没有先知,乃是强调说,因为圣城的毁灭,选民已经在极度可怜的状态之中,上帝对于以色列的态度是极其愤怒。

  • 2:10 锡安城的长老坐在地上默默无声,他们扬起尘土落在头上,腰束麻布,耶路撒冷的处女,垂头至地。

“尘土落在头上,腰束麻布,垂头至地”,是以色列表示极度悲哀(约伯记42:6、列王纪上21:27)。本来健谈的长老们,现在也毫无主意,默默无言。先前,欢乐的处女们,现在也愁苦不堪。

  • 2:11 我眼中流泪,以致失明;我的心肠扰乱,肝胆涂地!都因我众民遭毁灭,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内街上发昏。
  • 2:12 那时,他们在城内街上发昏,好像受伤的,在母亲的怀里,将要丧命,对母亲说:“谷、酒在哪里呢?”

多情的诗人,亲历这样的处境,目睹这样的惨状,怎么不能流泪呢?内心的痛苦难以形容。希伯来人认为心、五内、肝是七情所在,哀痛过度就能把它们损坏。诗人如此痛心,乃是因为看见了饥荒的惨状。

上图:贝都因人用来织帐棚的黑山羊毛布料,又粗又黑,冬季可以抵御寒风,夏天可以遮荫。黑山羊毛的布料虽然多孔,当被雨淋过之后,就会缩水而变成防水布。「麻布」(哀二10)就是用黑山羊毛或骆驼毛织成的粗布衣服。
上图:贝都因人用来织帐棚的黑山羊毛布料,又粗又黑,冬季可以抵御寒风,夏天可以遮荫。黑山羊毛的布料虽然多孔,当被雨淋过之后,就会缩水而变成防水布。「麻布」(哀二10)就是用黑山羊毛或骆驼毛织成的粗布衣服。

  • 2:13 耶路撒冷的民哪,我可用什么向你证明呢?我可用什么与你相比呢?锡安的民哪,我可拿什么和你比较,好安慰你呢?因为你的裂口大如海,谁能医治你呢?
  • 2:14 你的先知为你见虚假和愚昧的异象,并没有显露你的罪孽,使你被掳的归回,却为你见虚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赶出本境的缘故。

圣城的居民受的痛苦如此严酷惨凄,诗人找不到适当的话来安慰他们。因为没有其他类似的痛苦来做比较,因为他们的痛苦浩大如海,“是不可估量,不可治愈的”(圣文德 St. Bonaventure)。14节诗人考查这痛苦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受了假先知的诱惑,没有悔改做补赎。这些假先知所说的预言,尽是谄媚和迎合人心的论调,很受一般民众的欢迎,所以上帝的先知时常攻斥这些假先知的谬妄,指摘人民的罪恶,常强调人民悔改作补赎,上主方肯施救。

  • 2:15 凡过路的都向你拍掌。他们向耶路撒冷城嗤笑、摇头,说:“难道人所称为全美的,称为全地所喜悦的,就是这城吗?”
  • 2:16 你的仇敌都向你大大张口。他们嗤笑,又切齿说:“我们吞灭她,这真是我们所盼望的日子临到了!我们亲眼看见了!”
  • 2:17 耶和华成就了他所定的,应验了他古时所命定的。他倾覆了,并不顾惜,使你的仇敌向你夸耀,使你敌人的角也被高举。

15节所说的“拍掌”、“嗤笑”、“摇头”,指的是敌人的侮辱和讥笑(民数记24:10;约伯记27:23)16节“大大张口”、“切齿”表示愤恨。16节比15节更表示敌人野蛮和幸灾乐祸的心。但是,在17节中诗人指出自己的人民所受的灾祸都是出于上帝,以驳斥敌人得意的讥笑。他庆幸自己是落在上帝的手中,而不是落在敌人的手中。这些灾难都是罪过的惩罚,因着悔改可以免除。

上图:1976年出土于以便以谢的主前12-11世纪陶片上的铭文(Izbet Sartah Inscriptions),上面刻有五行字母。第五行被识别为22个古代希伯来字母,但16和17个字母的排序方式是Pe-Ayin,而不是后期的Ayin-Pe排序。书写顺序也不是从右到左,而是从左到右。《耶利米哀歌》二-四章字母离合体的第16、17个字母颠倒了正常的Ayin-Pe顺序,可能就是采用这种更古老的Pe-Ayin排序。
上图:1976年出土于以便以谢的主前12-11世纪陶片上的铭文(Izbet Sartah Inscriptions),上面刻有五行字母。第五行被识别为22个古代希伯来字母,但16和17个字母的排序方式是Pe-Ayin,而不是后期的Ayin-Pe排序。书写顺序也不是从右到左,而是从左到右。《耶利米哀歌》二-四章字母离合体的第16、17个字母颠倒了正常的Ayin-Pe顺序,可能就是采用这种更古老的Pe-Ayin排序。

  • 2:18 锡安民的心哀求主。锡安的城墙啊,愿你流泪如河,昼夜不息;愿你眼中的瞳人泪流不止。
  • 2:19 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饿发昏,你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

惩罚者是上主,拯救者仍是上主。诗人劝勉忏悔的锡安呼求上主的怜悯;这哀祷不可间断,要诚恳而出于真心,要诚于中而形于外。“交更”即在每更的开始,更重新祈祷,一夜不停。按希伯来人一夜分为三更。

  • 2:20 耶和华啊,求你观看,见你向谁这样行!妇人岂可吃自己所生育手里所摇弄的婴孩吗?祭司和先知岂可在主的圣所中被杀戮吗?
  • 2:21 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卧,我的处女和壮丁都倒在刀下。你发怒的日子杀死他们。你杀了,并不顾惜。
  • 2:22 你招聚四围惊吓我的,像在大会的日子招聚人一样。耶和华发怒的日子,无人逃脱,无人存留。我所摇弄所养育的婴孩,仇敌都杀净了。

末三节是紧接上两节的祈祷。这祈祷的方式是在上主面前诉说自己的苦楚。先回忆从前的光荣,因为她是受钟爱的城池,纵然为妇人的能忘掉自己的婴孩,但是上帝决不能忘掉自己的选民(以赛亚书49:15)。当时对上主的圣殿怀着妄想的选民决不能明白,圣殿 遭遇了这样可怕的亵渎!21节实现了耶利米书14:16预先的警告。诗人的哀鸣由圣所转移到城市,表示在域中的各个角落里,都弥漫了死亡的惨剧。“你招聚四围惊吓我的”,上主召那些来破坏的敌人,就像以前大庆节日来过节的人那么多。

返回“圣经概览”